“观众心里的标准,在很长时间内,很大程度上,都是维护选手公正正义的后盾。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会有人记得,在哪场比赛中,另一对组合或选手比冠军的表现还要好。这样的存在于观众心理的公道,就是观众和裁判之间的对抗。”

甄真点头。

裁判可能给一位选手打了高分,但观众不买账,这就是观众和裁判的不同,因为裁判是基于很多因素给出的分数,而对观众来说,他们就是通过技术或表演这些更纯粹的标准来看待选手的,国籍啥的不好使。

“然而,但是,”叶赛看着甄真,“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情感。”

甄真微微一愣。

“观众可以从比较单纯的角度来欣赏花滑,但是问题来了,我们欣赏花滑的时候是欣赏选手的表演。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从喜欢选手的节目,变成喜欢这个选手的节目的时候,你猜会发生什么?”

甄真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变成喜欢这个选手!”

“对,”叶赛点头,她这次发挥非常好,循循善诱的,还挺有层次感,“当观众从欣赏花滑这个项目,变成欣赏其中一个选手的节目的时候,这个性质其实就有点变了。”

“其实喜欢一个选手是有很多途径的。”

“有的是本身就常年看花滑,然后喜欢上了其中某一名选手,还有就跟我之前说的一样,之前几乎从没看花滑,因为某一个时节点出现了一名明星级花滑选手——出圈儿了,被人看到了,然后被吸引——比如长得好看,然后一些原本不怎么看花滑的人开始看花滑。”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出现一个结果,就是观众对某一个选手十分偏爱。这个时候,一般我们就不能称之为冰迷了,这种确切的说叫粉丝。”

甄真嚼着鸡肉的嘴停了一下,她犹豫的说:“也不能这么说吧,我看看花滑的人都管自己叫冰迷啊……”

“你这不废话吗,他们不管自己叫冰迷能叫自己粉丝?”

甄真咽下嘴里的肉,也是……

“不否认,明星选手对路人有引路人的作用,可以引导一些本来不看花滑的人开始关注花滑这个项目。不过这些路人最开始看花滑的时候一般都会倾向于引他们入门这位选手。”

对对,甄真点头,没错,比如她就日常喜欢宋颜宁。

“常年看花滑的人如果有了偏爱的选手就变成了这个选手的粉丝,被明星选手吸引关注花滑的路人更容易成为明星选手的粉丝,这些粉丝大多数情况下还算比较理智,至少能有一定的宽容度,除了看偏爱的选手之外也能欣赏其他选手。但还有一类就比较极端了,你应该知道饭圈里有句话,叫唯粉。”

“这一类粉丝呢,一般只喜欢那一个选手,是把那一个选手完全当成流量明星来看待的,唯他独尊。只能接受他拿冠军,觉得他每场都得破世界纪录,一旦别的选手拿了冠军就会被骂,从思想到言论到线下活动,完完全全就是粉圈行为。她们看的不是花滑本身,而是她们粉的那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判定和感觉就会受到影响”

“你应该不知道,几年前日本选手明石星岚参加一个分站赛,李言蹊发挥完美,明石星岚失误输给李言蹊,本来比赛结果没问题,但当时镜头给到观众席,前排坐着的好多女孩子有的哭有的黑脸,没有一个人给李言蹊掌声。那些都是明石星岚的粉丝。”

叶赛现在说那一幕还能牙疼一样的吸气,真是难忘。

“可这是体育啊,输了就是输了,赢了就是赢了啊。”甄真听得也叹息不已,她记得自己好像在过往视频里看到过。

“对,问题就在这里,按理来说体育的结果比较黑白分明,真要动手脚那基本就会被报道出来黑幕。但到这种花滑、艺体之类的打分项目上,这种现象就可能存在了。”

“花滑里有两个词,一个叫压分,一个叫水。当然别的地方也会用,但花滑里这两个词经常被提及。没什么实力的人站上高位就是被水上去的,有实力的人名次不理想就叫压分,一场比赛里似乎总有那么几个人意难平。”

“长久关注花滑的观众或者说冰迷,会自身有一套评判节目的标准,自己有一个尺度。花滑历史上的许多不公平的判决,我们之所以要铭记是为了维护比赛结果的公正。但当一个观众有了个人情感的偏向之后,对打分就会受影响,这时候你就会有打分倾斜。”

“而很有意思的是,花滑这个项目的打分机制和模糊的特性就给了粉丝倾斜的借口。”

“相对模糊不清的加分规则以及常年在花滑裁判史上出现的黑幕事件给了粉丝‘不公正’的理由。所以每次比赛出来,似乎总是不会让这群粉丝满意,她们觉得自己喜欢的选手应该PCS拿满分,觉得自己喜欢的选手应该GOE加到满分,觉得自己粉的偶像被压分了,被打压了,被黑幕了,被潜规则了,然后就去各大花滑论坛里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