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安开怀大笑道:“有志气!”

两人短暂交谈后,彼此告别。元安目送着元静云逐渐远去的背影,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往昔间与元静云的接触甚少,只是在休假时听父亲提及过元静云与苗三娘的争执,认为此人言行粗俗,对父亲对他的赞誉毫不以为然。然而,今日一路交谈下来,他内心深感这个青年确实与众不同。

元静云并未了解元安内心的想法,即便知晓,她或许也会自嘲。毕竟,她的确与众不同,这个世界谁能知道自己不过是身处于一本书中,谁又能如她一般早早知晓这本书的剧情呢?只有她自己明了。

元静云首先前往了一家牛马行。在她来县城之前,特意悄悄向农户打听了各家的春耕方式。大多数农家都亲力亲为,而像里长这样富裕的家庭则雇佣短工,同时将部分土地租给佃户。还有一些稍微富裕的家庭则购买了牛,因为牛的耐力比人类更强,能够持续较长时间地耕种土地。

此刻已是早春时节。春季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冬天的严寒逐渐消退,天气变暖,土地开始解冻。再过些时日,人们就要开始翻耕土壤,为春季的农作物准备肥沃的土壤。根据元静云脑海中的记忆,往年都是王二娘一个人辛勤劳作,每天回家都很晚,身体也变得消瘦。

现下即便有了钱,王二娘必然也不舍得雇佣短工。元静云决定先斩后奏,先行购买两头牛牛,以减轻王二娘的负担。就算王二娘不同意,她也无法退掉已经买来的牛。

元静云踏入了牛马行。门口的伙计见到一个穿着破旧衣衫的年轻人走进来,以为是来寻活计的,只是微微瞥了一眼,然后转身去招呼店里的其他人。

元静云也不恼,只是自顾自的往里走,刚走进牛马行,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呛得元静云皱起了眉头。突然,从她身后递来一块绢布,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兄弟,这店里的气味重,你闻不惯吧,用这个捂住吧。”

元静云回头,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男子。他比自己高出半个头,看上去壮实得像一头小牛犊,但眉眼间仍然透露出一丝青涩和朴实。年纪看起来与元静云相仿。

“大壮,这绢布是给客人用的,小心掌事的又要责备你!”那个翻白眼的伙计比元静云更早一步夺过了绢布,一脸厌恶地说道:“你这小子是来干什么的,我们这里现在不招人,别挡住我们的客人。”

元静云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人,大壮不等元静云开口,又抢过对方手中的绢布,皱眉说道:“猴子,哪有赶人的道理,来了就是客人。”

被称为猴子的男人轻哼一声:“可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当作客人的!如果你只是来浪费时间的话,就自己找地方玩吧。”

看着猴子走到门口坐在木凳上懒散地晃着,大壮无奈地叹了口气,再次将绢布递给元静云道:“不好意思,小兄弟,猴子脾气直,你别放在心上。”

元静云接过对方手中的绢布,虽然布料并不算上好,但干净整洁,她用绢布遮住口鼻,挡住了牛马行散发的臭味,感觉舒适了不少。她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没关系,我想买两头牛,不知道兄台能否给我介绍一下。”

“两头牛?”对方听到元静云的话,明显一愣,结结巴巴地说道:“小兄弟,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对方上下打量了元静云一番,想起刚才对方的态度,才感到疑惑地问道:“现下一头牛的价格是多少?”

果然,在元静云问完这句话后,门口传来一声讥笑,大壮有些尴尬地看了眼门口,有些为难地说道:“小兄弟,现在一头普通成年的牛要价60贯。”

“60贯?” 元静云轻声低语,心中思索着现今的银钱兑换率。她大致知道,一千文钱相当于一贯钱,而一块银饼则相当于十贯钱,也就是说,一头牛就要花去她六块银饼。原本以为自己获得了牧家的20块银饼谢礼,还以为自己是个小土豪,没想到两头牛就要花去她12块。

元静云顿时明白了门口那人的态度,意识到自己这身破烂衣衫确实不像是有能力支付十二块银饼的人。

大壮见元静云没有再说话,以为对方的确是拿不出钱,又怕伤害了来人的自尊心笨拙的安慰道:“不如小兄弟看看我们这里的小牛犊或者年老的牛,价格会便宜许多。”

元静云听到对方的建议,这才想起自己忘了回答,连忙回道:“那小牛犊大约多少价格?”

“小牛犊目前行价是40贯,” 对方低声回答,又凑近元静云耳边说道:“小兄弟,如果你瞒着家里人单独来这里,这牛可不算便宜。现在正值春耕时节,牛的价格更是高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