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询问县学的事情吧?”元安似乎早有预料。

“正是,安兄果然聪慧过人。”元静云笑着说道。

“我父亲曾提及过一些,只是......”元安皱眉看了元静云一眼,“静云,你开始学习的时间太晚,若想上县学恐怕有些困难。县学的选拔要先通过童生考试,每年在二月举行。今年的县试刚刚结束,如果你有意尝试,或许可以先准备几年。”

“安兄可否与我说说,县试考些什么?”元静云一脸期待道。

元安见元静云态度恳切开口介绍到道:“县试的考试内容为帖经、墨义,帖经通俗意思讲就是选取四书五经任意一本,任意翻开一页,盖上其他字只漏出一行,然后让考生补全这一行后边的几个字。而墨义则是随意挑一句话,让考生解释其中的意思。”

“原来如此,县试果然有些门槛。”元静云微微皱起眉头,心中开始思索着如何准备应对这样的考试。

元安看出了元静云的犹豫,轻拍了一下她的肩膀,鼓励道:“静云,你虽然时间短暂,但我相信你的聪明才智。只要你努力准备,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何况还有几年的时间,你可以慢慢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水平。”

元静云微微一笑,感激地望着元安,但她知道她不能同元安所说那般再准备几年,由于这具身体营养不良,发育的较平常孩子慢一些,可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女性特征只会越发明显,想要避开考试的搜查便更难。

“不知县考可要脱衣检查?”元静云最后才问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读书人怎能在街上脱衣,静云这是从哪儿听来的谬论。”元安皱眉道:“燕朝重礼,不仅服饰有阶级之分,在不同场合更是有不同的要求,读书人金贵又重名誉,所以燕朝只会用木棍对考生全身进行敲打,看是否存在夹带小抄的情况。”

“原来如此。”元静云松了口气,眉头舒展开来。她听到元安的解释,心中对于县试的规定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元安见元静云的表情舒缓下来,微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静云,你不必担心,脱衣检查并不是我们读书人所需经历的。科举考试是严肃的,但也不至于如此刻薄。你只需准备好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才是最重要的。”

元静云心中一片轻松,她挽起袖口,露出洁白的手臂,轻轻拂去额前的汗珠郑重道:“元安兄,谢谢你告知我这些。我会认真准备,争取早日考上童生。”

元安笑着点头,他们元家岭这几年才出了两个童生,一个是他,另一个则是他的表哥元勋,童生可不是元静云想考便能考上的,但见对方眼神坚定,也没打击她只是沉声道:“若是将来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我,愚兄虽然才疏学浅,但对四书五经还是有些独到的见解。“

两人驾驶着牛车,终于抵达了县城的大门。当大门展现在他们面前时,元静云不禁感到心中一阵激动。这是她第二次来到县城,但与上次相比,她对生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太阳逐渐升高,将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县城比起她前些日来,多了两排士兵,守卫着的士兵们威武挺拔,披挂的盔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城门口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车马喧嚣,彼此穿行在狭窄的街道上。

第12章 第十二章 笼络人心

街巷之间,店铺鳞次栉比,五彩斑斓的招牌吸引着众人的目光。砖石铺就的街面光滑细腻,映照着人流如潮,呈现出热闹繁华的景象。

元静云望着城楼两侧的士兵,眉头微蹙,心生疑虑。她转向身旁的元安,略带忧虑地问道:“元安兄,县城是否遇到了什么事情?为何这般多的士兵?”

上次她来到县城时,只见商贩摆设各色摊位,城门也只有两名平常的卫士,并未见过这样整齐划一的巡逻队伍。

元安轻轻摇头:“我亦不得而知,或许是有重要官员到访吧。”

元安虽然是里长的幼子,但在古代社会,里长只是乡村的行政管理者,相对于地方官员而言,地位平凡。元安若是都知晓发生了什么事,怕才是真的出了大事。

按照元静云对书中情节的记忆,在前期的故事中,男主角一直处于成长中,并未记载任何重大事件。见元安摇头不置可否,她也不再深究此事,心中留下一丝疑虑,却暂时无法得知真相。

“静云兄,可愿随我一同前往县学一览?”元安诚挚邀请,他前两日休沐才回了元家岭。

元静云摇了摇头,微笑着回答:“今日我有许多要采购的物品,还需在家设宴招待乡亲们。等我准备充分,来年努力考取童生身份,希望能与元安兄成为同窗,到时再请元安兄带我参观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