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7页

“这是什么意思?”有教授不明白,不禁询问。

“这些全部都是今天早上生产出来,并处理过的牛视紫红质蛋白。”杨锐指着一排15个冰箱,露出请安心的笑容。

实验室里用的普通冰箱,是类似于后世用来卖饮料的透明门的冰箱,冰箱高两米五,宽一米五,厚度只有五十,若是在商场里的话,里面能放几箱子的饮料,而在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冰箱里,装的全是试管。

密密麻麻的试管。

“这些全是牛视紫红质蛋白?”有点了解这方面信息的学者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们所知道的牛视紫红质蛋白,可都是放在个位数的是管理的。

“我们的产率又提高了,多亏了谷强新开发的技术。”杨锐并不做详细解释,也用不着做详细解释,就能说明问题了。

科研是一个很奇妙的领域,当一间科研实验室在某一个领域领先的时候,它具有天然的优势。

譬如现在,全世界就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实验室,积累如此多的牛视紫红质蛋白。牛视紫红质蛋白的保存期很短,并不允许你用多日的积累来储藏,至于先做。

能做出15只冰箱的实验室,唯有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

换言之,起码在这个瞬间,北大例子通道实验室,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是世界领先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领头羊。

“g蛋白偶联受体目前有五个亚族,分别是紫红质类,分泌类,亲代谢性谷氨酸盐和信息素类,真菌信息素受体类,以及ca受体类。杨主任能够选择紫红质类做研究对象,而且一下子进度至此,很有眼光。”巡视了一圈之后,某位教授就将一盆赞誉丢了过来,顺带的还展示了一下自己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了解。

而在他的身边,另一位面熟的教授,马上接口道:“不同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螺旋区的保守程度不同,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点……”

“有道理……”

学者们的声音此起彼伏,似乎都是在讨论g蛋白偶联受体的。

只不过,在白玲看来,他们面对杨锐的表情,都有些太亲切了,亲切的像是在推销过夜蔬菜的菜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