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页

主持人是曾经采访过杨锐的周想,她有一双大眼睛,在整容手术尚不发达的85年,堪称是少见的迷人大眼睛。

在辩论开始阶段,被周想盯着的男人都会有一些不自然。

直到几个人渐渐进入状态。

“抗心律市场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从最早的奎尼丁,到现在的氟卡尼,普罗帕酮,这些药物的应用,在国外已经是成规模,成体系的了,仅仅以你一家之言,而让中国的患者失去治疗和控制心率失常的药物,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是制度弊病,杨锐委员,您觉得呢?”

“抗心律理论还是很有研究和发展的价值的,一刀切的打压,是不应该和不正常的。”

“我对律博定有一定的了解,事实上,我在国外的时候,还吃过这个律博定,不管是从各种报告也好,我个人的感觉也好,我认为律博定是安全的。”

蒋同化、王院士和许文石等人,一个接一个的发表意见,其中又以许文石的言辞最为激烈。

他甚至比蒋同化还要心急的跳了出来,喊道:“杨锐同志,我劝你最好尽快从g委员会辞职,你是生物学家,并不是医学专家,凭什么审核新药?而且还与医药界的主流观点发生这么大的冲突,你觉得是你错的了?还是我们都错了……”

周想阻拦了一下,笑道:“好,正方的观点都发表完毕,现在请反方发表你的意见。”

周想看向杨锐的表情稍微带些同情,她不懂学术,但能听得懂蒋同化等人的话,杨锐明显是落在了下风。而且,周想很确信,自己的观点和观众的观点是一致的。

杨锐的脸上却看不出沮丧或者失败的情绪,他向周想点点头,道:“我从后往前回答吧,首先,许文石教授说我不是医学专家,而是生物学家,并且说,我的观点和医药界的主流观点发生了大的冲突,对此我是否认的。”

杨锐的回答,立即激起了许文石的反应,后者身子一动,就想反驳。

周想立即阻止了许文石,笑道:“我们是一一辩论的方式,要等杨锐说完了,您才能说。”

杨锐微笑,却道:“我觉得没关系,我和许文石教授一问一答也许更容易解决问题。”

周想眨眨眼,显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停!”演播厅里坐着的导演站了起来,道:“杨锐委员,不要擅自修改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