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页

机警的工程师,可以轻松拿钱好几年,直到有的老板受不了,提出买断秘方。

这时候,自然就是开个好价钱的时候了。

而在80年代,就曾经出现过一个这样著名的例子,某君拿了某染料厂的高薪多年,老板想要扩大经营,不愿意受制于人,于是高价买断,给了钱以后才知道,此君的催化剂就是盐。

盐是很简单,但你要知道它用在哪里做催化剂,很难。

就全社会而言,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而对杨锐来说,他能够选择的催化剂就很多了。不过,要想催化剂有效的使用,还是需要一定的经验的,一股脑的用上去,适得其反也说不定。

毕竟,化学反应是极其复杂的。

杨锐思来想去,选择了辅酶q10合成的最后一步,在氧化反应的时候,于0摄氏度,添加硝酸铈铵催化还原。

想好了方法,杨锐给谁都没说,要了一辆车,自去平江购买。

第641章 产率

杨锐买材料的时候多买了几样,差不多把相邻的两间化工商店搬空了才算完。

让店员帮忙将物件打包好以后,杨锐第一时间返回西捷工厂,然后喊来宁民和贺海川。

宁民和贺海川是西堡肉联厂技术科出身的,两人都是中专毕业,放在后世自然不够看,但在84年的当下,他们属于地方工厂中的技术尖子,经过相同的培训以后,两人也是西捷工厂里技术最好的。

按照西捷工厂最初的设计,这里只需要十名工人,之后革新了设备,优化了生产线以后,工人数量略有增加,但也从来没有超过20人,作为一间医药工厂,这已经不能算是小厂了,杨锐私下里想,西捷工厂作为捷利康最早在国内建立的工厂,说不定肩负着一定的培训功能。

相比后来的工人,杨锐与宁民,贺海川是颇为熟悉的,他也不多做解释,直接道:“西捷工厂目前的生产效率,我认为还有提高的潜力……”

他摆摆手,阻止了紧张的二人,道:“别担心,我不准备做设备改动,我是想在工艺方面改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