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随着一系列的法案的提出,大学和小公司开始有权为得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而申请专利,并收取专利税——在此之前,由财政拨款的研发成果是不受专利保护的,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用。

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它们多数由大学的研究人员所设立,并从大型制药公司手里赚取不菲的专利费。

如果说80年代以前的美国研究人员依旧安于清贫,到了82年,有能力却不愿意搬入豪宅的医药研究人员已经变的很少了。

自80年代伊始,生物产业已然变成了新的淘金时代。

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和数量众多的研究人员疯狂的追逐每一粒金沙。大型医药公司在每一块传说的矿源处开门迎客,无论是否真的有金沙被淘出来。

通过这种机制,大型医药公司从药物的早期研发风险中脱离了出来,表面上,他们为一款新药的花费更多,但从宏观上来说,他们的付出更少,只要选对了正确的药物。

一系列的改变所造成的结果,令医药公司越来越依赖学术界的药品研发。事实上,到了82年,大部分具有创新性质的药物研发,都是由学术界来完成的,三分之一的普通药物的研发,也被小型生物研究公司所包揽。市场的转变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聪明的医药公司不会放过任何一款有价值的药物,或者药物的生产改进。

这是他们生存的基础。

杨锐的《用皂化法提取辅酶q10并提高其产量》发表在美国期刊上,而且是能进入sci检索的期刊,这篇论文应该第一时间就进入医药公司的眼帘。

因为它的内容无比清晰:更便宜的生产方式,更高的产量,这就是一笔更赚钱的生意,没有更多,没有更少……

结果,现在仍没有人来找自己。

杨锐承认,自己是有点焦急了,毕竟才过去了几个星期而已,如果遇到慢吞吞的家伙,现在还在做文书交接吧——可是,医药公司又怎么会是慢吞吞家伙呢。

你们是秃鹫啊,秃鹫!

杨锐恨铁不成钢的想着,藏着心事,足足做了8组卧推才觉得心情平静。

晚餐照例是有小灶的。杨锐如今每天让人送两三斤的生牛肉上来,一部分自己吃掉,一部分分给其他人。

能分到牛肉的,要么是小考成绩好的,要么是做实验助手或油印助手加班了的,总是有些说法的。不过,现在的锐学组却日渐少了平均分配的做法,杨锐需要的不是军队,个人的智慧和价值永远超过集体,解衣推食什么的,只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