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汇票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70 字 2023-03-27

“要进去吗?”

“不用了,就听着吧!”

曾英驻足片刻,就回到了光显寺中。

整个土谢图汗,就如同绥远那样,建立起了大量的学校私塾,教导所有的蒙古孩子读书认字。

至于教书先生,一来是随军学堂的老师,二来则是普通的兵卒们。

按照京营的规矩,凡识字两千字以上,才能升至队官,成为百兵之首。

这也是军衔的最低——右士。

只要有了军衔,就能够领取双俸。

所以,在整个土谢图汗部,普通军官们给孩子们启蒙,而随军学堂则进行授课。

简单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论语,这成为了最简单的课程。

当然,四书五经也有,但内容高深,授课的先生们则此时正在库伦城中,不断地翻译经书,没有空闲。

毕竟在土谢图汗部,有许多的蒙古、北元史书,算得上是很珍贵了,必须急忙译出来。

换句话来说,就是把蒙文的书籍,全部翻译成汉文,然后再一股脑的把蒙文字毁灭。

从而达到儒学大昌的地步。

这些从绥远、察哈尔,就已经开始了。

征服一个地方,语言是万里长城,得一步步来,而文字则必须消磨干净。

普通军官去教,怕得误人子弟,所以还是免了。

也有人提议授三国演义,字多,故事好看,里面还有诗歌,太适合了。

曾英则一律打回,他已经上报了皇帝,到时候自然就有办法了。

“将军,佛经翻译的如何了?”哲布尊丹巴轻声道。

“已经差不多了。”

曾英随口道:“大喇嘛学问高深,应当明白佛经的众多,需要忙活些许时日,只是庙中的喇嘛们要尽快学会汉字才行。”

“不然,日后可就没经书了。”

“为何?”

“因为整个土谢图汗部,这样不会再有一片蒙文经书。”

曾英的话,此时显得格外的冷酷:“整个寺庙,乃至于漠北,佛经只能是由汉字来书写。”

“大喇叭要好些做准备。”

哲布尊丹巴心头一震,但事到如今,他只能滑拉着佛珠,无可奈何。

很快,在曾英获知自己女儿将嫁与太子不久,朝廷就派遣了天使过来,宣读了诏令:

改驻蒙大臣为漠北总督府,东昌侯曾英食邑增加五百石,改任漠北总督一职,官居正一品衔。

至于权力,于之前一般无二,只是名义上更广阔了些。

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扎萨克图汗部也得听从他的调遣。

除了带来官印、饷钱外,天使还带来了一批文臣为其属吏,助其迅速掌控漠北。

同时,五千京营士兵同行至库伦,与他之前的手下换防。

来人满脸苦涩,而当得知回家后,京营士兵们欢欣鼓舞,甚至载歌载舞起来。

换防的则只能把苦头当乐:“朝廷说了,只要来漠北,就能得双饷伺候,只要熬过两三年,就能舒服回家了……”

但士兵们可以换防回家,而作为新任的总督,曾英则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

“难不成,我要终老漠北?”

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将这莫名其妙的想法甩开,然后迎着天使问道:

“陛下还有什么其他的吩咐吗?”

“总督容禀。”天使倒是客气,他温声细语的说道:“朝廷允许您组建三万骑兵,并且饷钱与巡防营等同,算是对漠北的照顾了。”

听闻此话,曾英喜出望外。

在这之前,除了五千京营的饷钱外,其余的兵丁都是看土谢图汗本部的赋税来养活着。

但众所周知,漠北贫瘠,养了数万兵马,即使有贸易往来支撑,但对他来说仍旧是个重担。

如今比照巡防营的饷钱来发,也足以让他钱袋松许多。

“如今内地巡防营士兵的饷钱已经变了。”

天使轻声道:“钱每月一块,但多了五斗粮。”

“京营呢?”曾英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