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页

方志诚点了点头,道:“我是从基层上来的,自然知道基层的心态。对于省里的各项政策及指示,更多地是一种应付与交差。站在你们的角度,省里不知道下面的具体情况,太高屋建瓴,所以工作起来,心中想必有很多怨言。”

张振与方志诚相处下来,觉得与他有共同话题,所以说话也就随便了不少,他颔首笑道:“说是应付,稍微显得太消极了。不过,基层发改委的任务量很多,很多时候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以淄澜市发改委为例,经常加班加点,但作出的成绩却不多。”

方志诚道:“你觉得如何改进呢?”

张振弹了弹手指尖的香烟,蹦出了几粒火星,他缓缓道:“要务实一点。希望省里下发的指导性文件能够务实,贴近咱们的工作实际。这样才能让我们找准方向,如此一来才能避免上面发了个政策,下面摸不清头脑,难以下手。等到真正知道怎么下手的时候,趋势已经发生变化了。”

方志诚认真地点了点头,道:“张主任,你这个提议我记下了。”

……

高技术产业处所有人员至全省十二个地市进行调研一周。回到发改委之后,先经过集中讨论,然后再集中整理材料,最终形成了《关于淮南省高技术产业状况调查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足有一百多页,详细阐述了现在淮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具体状况,并初步给出了结论。之前,类似的研究报告,一般是由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编制,所以高技术产业处的行为,让其他处室有些看不惯。

沈寒春将调研报告仔细翻阅一遍,然后匆匆离开办公室,往一号楼去了。

省长办公室内,魏群凝眉沉思,将调研报告翻到一半的时候,抬起头,道:“寒春同志,这份调研报告是谁做的?结论很精辟,让人眼前一亮。”

沈寒春如实说道:“这是高技术产业处花费半个月编制的。之前他们处室所有人到地方跑了一趟,最终拿回了这份报告。”

魏群是从发改委主任调到淮南担任省长,所以他对发改委系统的工作格外熟悉,知道这份调研报告的含金量。因为对发改委熟悉,所以魏群对发改委格外重视。不过呢,这也导致了一些小问题,虽说同样都出自北方派系,魏群对江永却是有些戒备。

江永是省委书记文景隆的心腹,他有一日在发改委,魏群就觉得那里有一双眼睛在窥视着自己。虽然同出一脉,但魏群和文景隆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融洽。

这是权力的特质。或许在派系立场上,两人会保持紧密配合,坚定不移地执行派系的决定,但在私人利益的博弈中,魏群和文景隆之间的矛盾甚至比当初卜一仁在淮南时更加明显。

沈寒春之所以跳过江永,找到魏群,就是看中关键所在。沈寒春和魏群的关系很好,因为沈寒春在淮南发改委资历很深,当初跑国家发改委的频次很多,所以跟魏群的关系相处得很融洽。

魏群很欣赏沈寒春的能力。所以虽然卜一仁离开了淮南,对于原有的官员结构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对于沈寒春而言,他其实是获得了新生的机会。

魏群将材料合上,颔首道:“高技术产业处是方志诚所负责的吧?之前我关注过他在地方上的表现,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在淮南北部城市调研结论中,他提出一个观点非常新颖。加大跨区域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北部城市高技术产业的核心任务。所谓的跨区域,不仅指的是省内高校资源的流动,而是从全国高校引入资源,输入淮南北。有了人才,淮南北部城市才真正有了创新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