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阿窈脸还有些发白,只是在嘴角抿出一点笑的弧度:“谢谢娘。”

崔氏只当她一直生在繁华之地,从未见过兵戈铁马之事,正要让她宽心,便有人打起帘子:“大爷来了。”

“房里人怎么伺候的?让大爷一个人过来?”岑氏不由发了怒——自从之前疏忽之下,让杨岑在她眼皮子底下被慢待了,崔氏就多了一份紧张。

松子挺挺脖子——明明是两个人,太太怎么好像看不见他?

“娘别怪他们,是太医说,我已经好了大半,现在下床转转也使得。”杨岑无精打采,脸色难看,活像憋了许久没上厕所一样。

杨岑现在自觉已经好了,断了的骨头已经逐渐愈合,不需要整天固定着。但来看诊的大夫还是谆谆嘱咐,让不要自己下来。

事关他的身体,任是杨岑坚持,周围人也不敢冒险,屋子里跪了一地苦劝,杨岑才没立刻翻身耍上一套拳脚。

因此他现在行动还离不开四轮椅,只不过松子推着他,也能多逛些地方。

闷在院子里几个月,好不容易出去,若不是眼下有个卜真的事棘手,每天查得脑仁子疼,他还是挺惬意的。

之前都是崔氏去看他,如今还是杨岑头一次来请安,崔氏心里高兴,但看着杨岑和松子脸色都不好,心里不由咯噔一下。

再细细打量一下,又不大像。

她放缓了神色,慢慢问道:“那我便放心了,伤好了是好事情,你怎么这般——太医还说了别的没有?”

杨岑摇头,垂头丧气说:“还不是爹上次让我查的事——”

崔氏不经意一样换了一个姿势坐着,低头去捧茶盅:“我跟大爷大奶奶说说话,你们都下去吧。”

等到正堂都空荡荡的,杨岑才又说话,一开口就是长吁短叹的,气恨恨地咬牙骂道:“这个贼人,后脑勺像多了一双眼珠子,早就跑得没了影子。”

他说的,就是府里千辛万苦要寻的卜真。

“你爹怎么说?”

杨岑的脸皱巴成一只苦瓜:“爹说,他最近要与那位老先生论学问,便把事情全权交给我了。”

不仅如此,杨大老爷为了让杨岑接过此事,头一次和颜悦色,往杨岑身上堆了无数的高帽子。

“我儿聪慧,灵气所钟。”

“府里的人从小教你练武,算是你半个师傅,差遣起来要顺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