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7页

国民生产总值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工商业生产总值的提升幅度巨大,而这还不算重点。

重点是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增长,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进一步提高了帝国中等收入家庭的比例。

本土范围以及海外领地一起,帝国总人口达到了四亿三千万人,其中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的家庭,占据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左右。

而这个数据在经济发展计划刚开始执行的时候,只有百分之十八。

看似过去六年只提升了五个百分点很少,但这可是全人口比例的上涨啊,每一个百分点的背后都是代表着帝国在这一方面做做出的巨大努力,长期执行现有的经济发展策略,最终把中等收入家庭的比例提升到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四十,最终让帝国的人口结构演变为椭圆形架构是有极大的机会的。

同时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也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而这一部分收入的上涨,主要是来自于工商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在偏僻穷苦地区的工商业工作岗位的提升有直接联系。

第2083章 经济一体化的初步成果

大量的民众开始在家乡附近的中小城市工作,或是全职工作,或是农闲时期进行临时工作,这些都是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地区普通农民的收入。

这一点极为重要!

也是导致帝国食物指数降低的重要原因!

因为整体而言,低收入群体的比例才是最大的,他们的食物指数才是影响整体食物指数的关键数据。

要不然,帝国也不会在好几年时间里,持续把精力都放在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上来了。

同时,这也和来自海外领地的大量廉价粮食,工业原料是分不开的。

宣平四十年之后,帝国通过各种措施,尤其是全面取消关税,采取彻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通过煤炭钢铁等基础原料的增产降价,大幅度降低了远洋运输成本,使得来海外领地的大批粮食,工业原料可以以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输入到本土。

尤其是美洲地区,现在每年都向本土输入大量的粮食,肉制品。

这不仅仅能够让美洲地区的帝国民众们获得更多的收入,也能够让本土民众吃上更多,更廉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