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8页

这可是相当难度的,如果没有花费庞大的资金进行专门的改良培育的话,只依靠民间自身的改良,这个时间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历史上明朝时期就已经有番薯了,但是原种的番薯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并不适合种植,产量也不算高。

可经过了漫长的优选劣汰之后,一直到清朝时期,番薯才算是能够在华夏地区广泛种植并保证较大的产量。

而农部的改良培育,就是为了缩短了这个过程,先后改良培育了众多适合不同地区的品种。

尤其是玉米,如今已经是在大唐帝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种植,尤其是比较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开始广泛种植玉米。

因为玉米具备了极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营养价值也较高,产量也不低。

当然了,促使大唐帝国的农民们开始广泛种植玉米的原因还是玉米不挑地,随便一块旱地,甚至山坡上都能种植。

这对于缺乏耕地的大唐帝国而言非常的重要。

同样的,其实番薯也具备类似的特性,所以番薯的种植也是非常的广泛。

很多大唐帝国的农民们,都是在良好的水田种植水稻或者上等旱地里种植小麦,在其他次一等的旱地上种植番薯、玉米、花生,或者是种植桑树、棉花、果蔬等经济作物。

大唐帝国官方也是鼓励农民们种植这些新型农作物,早些年的时候都是免费提供优秀粮种的,现在也还会组织商家收购棉花、蚕茧、果蔬等等经济作物,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但是,即便是这样话,也很难彻底的解决大唐本土所面临的粮食问题。

如果单纯说要吃饱饭的话,其实如今的大唐帝国已经是能够做到这一点了。

哪怕是没有海外领地的粮食供应,仅仅依靠本土的粮食也能够做到让本土的三四亿民众吃饱饭。

但是,大唐帝国的要求不仅仅是让民众吃饱饭啊,他们还想要让民众们吃得好。

把粮食指数降低下来。

百分之六十的粮食指数和百分之四十的粮食指数,中间差的可不是百分之二十的粮食产量,而是好几倍的粮食产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