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1页

但是对于大唐帝国而言,这事虽然也严重,但是也严重不到那里去。

这边旱灾的预警刚发出呢,金陵方面就是训令受到干旱影响的各地方衙门,必须做好相关的工作,打井挖井,并引导民众种植对降雨量没有这么敏感,耐干旱的农作物,比如说玉米、番薯、花生等等。

而另外一边,哪怕只是年初,预计的粮食歉收估计下半年才会出现,但是圣天子已经是亲自传旨大唐粮食总公司,提前做好粮食储备,到时候配合官府赈灾救灾。

接到命令的大唐粮食总公司,开始在全国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搜刮粮食储备起来,甚至提前运输到北方受灾的几个省份。

同时还有大量的船只开往南洋、印度、南非、美洲等几个大唐在海外地区的粮食产区,准备把当地的大量粮食运回本土。

尽管这么搞,高昂的运费将会导致粮食成本的价格非常高。

不过这种事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的,就算是用钱来算,那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撑死了也就几百万唐元的成本上涨而已,甚至都不用圣天子出面,内阁方面自己就解决了,也不用怎么干,直接给粮食总公司退个税就行了。

也就是说,哪怕是旱灾导致的粮食歉收还没有出现,大唐帝国就已经是做好了准备。

粮食总公司更是放出豪言!

哪怕是在不影响其他地区粮食供应的情况下,他们公司为受灾地区准备的粮食储备,也足够受灾地区千万百姓吃上三年!

粮食总公司放出的豪言,那是建立在全国便捷的铁路、航运运输系统,更是建立在全国的水利设施建设,大部分地区的粮食产能都能够获得保证,同样还建立在上百艘往来大洋,从世界各地搜刮粮食的运粮船队上的。

仅仅是一月份下旬,就先后有二十多艘两千吨以上的散装货轮离开本土前往美洲,去干嘛,自然是运粮啊!

而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不过单方面的准备救灾,这绝对不是圣天子的风格,也不是大唐帝国的风格。

正月元宵期间的御前内阁会议里,陈立夫再一次喊出了打造南洋粮食产地区的口号,号称要加速对南洋地区,尤其是南洋半岛的粮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