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1页

大唐的工业化进程速度实在太快,很多相匹配的经济理论等软实力实际上都是没能跟上来的。

唯一能够跟随大唐快速工业化进程的,估计也就只有税部了,甭管大唐的工商业发展的有多快,各种乱七八糟的行业层出不穷的冒出来,税部总能轻松愉快的一一应对,然后把税给收上来。

谁让人家税部是帝国规模最为庞大的机构,直接雇员就有数十万人!

除了税务调查人员以及行动队员们,还有数量众多的高级人才呢,一整天琢磨着怎么收税,堵上各种漏洞,完善税法。

长期和偷税漏税的高智商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税部,要钱有钱要人有钱,要枪还有枪,部分武装行动队连小口径火炮都有,不好惹!

但除了税部这么一个怪胎外,其他很多机构其实已经是很难跟上目前大唐帝国的快速发展了,比如说国企部,这么多年来机构变的越老越臃肿不说,最关键的是办事效率越来越低。

而且这还不是他们偷懒不办事或者是故意制造障碍之类的,而是事务实在是太多,太杂,新事件层出不穷,让国企部的官员们疲于应对。

第1758章 忙到崩溃的太子

而这一次,国企部上报了钢铁扩产计划,固然让李轩看到了产能过剩的危机,同样也是让李轩看到了更多的问题。

国企部方面看到了产能扩充,钢铁行业发展的美妙前景,但是却是极少有人能够看到产能过剩的危机。

这也是让李轩有了不满。

目前国企部的机构过于臃肿而庞大,下属的司都已经是增设到了十几个之多,管理着数千家国企部直属或者地方财政所属的国资企业。

而且各行各业都有,管理上已经是完全跟不上了。

当然了,这也不全是国企部自身管理效率低下的缘故,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管理的企业实在是太多了,国企部管理的数千家企业,基本都是中大型企业,占据了帝国工商业产值的百分之三十还要多一些,在部分行业,尤其是钢铁煤炭化工、造船、机械等重工业里,占据的比例大多超过了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除了直接管理的这些企业,还有更多的控股或者参股的企业,这些企业他们虽然不直接管理,但是既然有了股份自然也是要管理一二的,不能说投了钱进去就放任不管了,一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那问题可就大了。

如果把这一部分也加进去,那么国企部直接或者间接管理的资产,规模是极其庞大的,占据了制造业产量百分之五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