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3页

这种感觉有些惊奇。

倘若自己还在太原老家,没有外出的话,那里能够见识到今时今日的风光。

不过想起老家太原,吕振江又是挂念起家中的老母,也不知道她老人家是否吃好睡好。

在年初出海之前,他也是收到过家里的来信,他二弟在信上说家中一切安好,还让自己不用担心,他会照顾好母亲,让自己安心在外头做事。

吕振江想到这里,就是觉得有些对不住自己的这个二弟。

吕家有兄弟姐妹四人,吕振江乃是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吕振江的妹妹去年已经外嫁,他的二弟今年十七岁,三弟则是只有十三岁,如今正在县小学就读。

当年吕振江读书的时候,他的这个弟弟也是到了启蒙的年纪,但是以当年吕家的经济情况,断然是无法再供第二个儿子读书的。

所以,最后只有吕振江继续在县小学读书,而他的这个弟弟,连去村里的幼堂启蒙都是没有去启蒙。

不过他弟弟也是个争气的人,虽然没有去过学校,不过自小也是跟在吕振江身后,吕振江这个大哥充当的老师,对自己的弟弟进行启蒙教育。

只是这样的半吊子家庭教育,虽然让他弟弟会基本的读写,但是也只局限于此了。

当年吕父因为意外身亡,不仅仅让吕家失去了顶梁柱,而且意外发生后吕父的救治也是费了不少钱,最终人还没救回来。

再加上本来就年久失修的房屋也是坍塌,一家子居无定所,当时的吕家情况可谓是极为窘迫。

虽然吕振江及时退学,并接过了养家的重任,但是当时的吕振江年岁还小,在县城里的商行做文书的工钱并不高,要还债,还要重建家中的土屋,家中还有一个老母和三个弟妹等着他供养,光靠他一个人的薪资是不行的。

而家里的田地虽然不多,但是也不能抛荒,所以只能是依靠老母和弟弟妹妹在家中务农,种田的收入纵然不算高,但是至少能够解决家人的吃饭问题。

如此熬了四年,他弟弟也是从一个十二岁的童子,变成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