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2页

“臣记得当年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吴淞江上只有一座简陋的木桥,后来为了开发北岸,这才有了吴淞江大桥,然后随着北岸和上海城区的交通日渐繁忙,又是修了吴淞江第二大桥,不过这依旧是无法满足繁忙的交通联系,这才有了北岸大桥。”

“这个北岸大桥,桥梁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承重能力,都是远远超过了早年的吴淞江大桥,如今已经是成为了上海城区联系北岸的重要通道!”

陈立夫从北岸大桥说起,然后逐渐铺开,说了上海这些年的发展。

他说如今上海的城市轨道马车交通已经是全面铺开,从华亭开发区可以一路座轨道马车到北岸开发区,而所需的车费也是极为低廉。

目前上海的城市交通运输,尤其是人们的日常出行,已经是由轨道马车所承担,无数的轨道马车,每天运输着数以万计的人前往城内各地。

陈立夫说的上海,在李轩听来,已经是很有一种后世近代上海的感觉了,甚至还是超过了。

除了因为技术的限制,尤其是电气化技术的限制,现在的上海还没有什么有轨电车,也没有电灯,更没有电梯,所以楼房普遍还无法修的太高,一般都是两三层为主,偶尔有七八层的高楼,但是再高的就没有了,因为没有电梯的情况下,楼层再高的话就很不方便人们上下出行了。

陈立夫口中的上海,让李轩也是有了想去看一看的兴趣!

“看来这些年上海的发展还是不错的,有机会的话,得去看一看!”

听到李轩这话,陈立夫就是道:“倘若陛下能够驾临上海,实乃是上海乃至整个松江百姓的福分!”

恩,同样也是他陈立夫等一票上海出身的官员们的福分,上海发展的好,还让陛下所看到了,他们这些曾经在上海任职过,并为上海发展做出了贡献的臣子们,其仕途自然也就更加顺畅了。

不过李轩也知道,自己身份特殊,哪能说走就走啊,今天虽然有些心思,不过却也是不再说起这个,而是继续问起了陈立夫关于上海,关于松江府乃至整个江南的事。

虽然其中很多事他都是通过报告中知道了,但是毕竟还是没有亲自听陈立夫自己说了解的更加直观。

聊完上海,聊完江南,这话题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引申到了广东那边!

毕竟谁都知道,李轩招陈立夫返京述职,就是为了广东的。

对此,陈立夫也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