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4页

新春国宴结束后,正式迎来宣平二十年!

正月初一,李轩正式昭告天下,封皇长子李欻为齐王,皇次子为赵王!

皇子年满十六封亲王,这是既定政策,朝臣们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反响,此时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李轩会不会在这个时候直接立储。

而李轩在半个月后,也就是正月十五九正式给了群臣们答案!

李轩正式昭告天下,立嫡长子、皇四子李暠为太子!

在立贤和立嫡犹豫了十多年后,最终李轩还是选择了立嫡!

但是,随后齐王和赵王的就藩问题上,李轩再一次做出了让所有人预料之外的选择!

第1373章 封王海外

在立储问题上,李轩其实在也是犹豫了很久,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到继承人是否合格以及所带来的朝政影响问题,乃至后续更加重要的动乱问题。

毕竟站在李轩自身的角度来说,其实立贤是最理想化的选择,因为李轩自行选择一个合格的储君继承位置,这对后续的帝国统治将会带来极大的好处,而李轩自己也有足够的威望和手段,让这个储君坐稳位置,不管这个储君是不是嫡长子。

但是李轩却是担心,自己开了立贤的头后,后代们也是有样学样,但是贤与否,这却是一个无法准确衡量的问题,诸多皇子里,你认为他贤,但是其他人却不是这么认为啊,如此也就有可能引发夺嫡之争,轻者朝局动荡,重者引发内战。

而立嫡的话就没这么问题了,大家不用争,出生就是定下了大家的继承顺序,从一开始就断绝其他皇子们的夺位的念头。

不过立嫡的话,也有可能弄出一个废物当皇帝的悲剧。

这两种方式是各有利弊,但是李轩综合考虑之下,还决定立嫡!

因为李轩相信,储君合格与否,他后天所受到的教育才是决定性的,而教育是可以进行优化的,李轩相信通过完善的教育,哪怕嫡长子李暠本身的天赋平平,但是也能够培养为一名合格的皇帝。

所以到了最后,李轩选择了立嫡,并通过后天培养的方式来增加储君的能力,而不是让皇子们进行各自的竞争,然后选拔优胜者为储君,尽可能的避免政局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