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页

但是大唐帝国里的民生那可是真正的民生,而不是什么经济增速、生产总值,更不是地方财政收入多少。

而是指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有衣穿,能不能有房住。

如果治下都是一片苦哈哈,一大片百姓饥寒交迫,范吃不起,房子也没得住,衣服也没得穿,你的经济增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再高也没卵用。

甚至都会被人参上一本,说你不顾百姓死活搜刮民脂民膏呢。

发展农业、工商业等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数据好看,更不是说了更多的金银,而是为了让百姓生活的更好。

以民为本!

可惜的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从古往今能够看透的人并不多,或者说他们知道,但是他们就不去做。

其他朝代的皇室和官员们,大多数都是抱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我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就行了,底层百姓的死活,关我们屁事!

李轩其实也不太关心别人的死活,但是他关心自己的皇帝宝座,关心帝国的存亡,还关心着能不能统一全球啊。

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同一个前提上的,那就是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百姓吃不饱的时候,就会有野心家喊着王相将侯宁有种乎拉着百姓造反的!

百姓的生活好坏,和大唐帝国的存亡,和李轩的皇帝宝座稳定与否,其实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目前大唐帝国在对待农业和对待工商业的政策上,其实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工商业发展,制定了一大堆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但是却又是把工商业所贡献的财政收入,大部分都是填到了农业生产这个无底洞来。

而这一点,在各地方衙门里更为突出。

大部分的府县财政收入,绝大部分都是投入到和农业相关的建设当中去的,至于工商业,基本上就是只给政策以及少量的资金而已,想要给予大量的资金扶持,那基本是别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