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页

是的,对于三甲进士而言,留京或者是去某个省城里任职,其实是非常差的选择,因为那样代表着,这辈子仕途就那样了。

而去县任职的新科三甲进士,他们才是吏部重点培养的三甲进士,这些人一般下到县里后,担任某科科长,然后过渡到农林科科长或者是工商科科长。

这两个职务,在如今的大唐王朝官制体系里非常重要,因为这两个职务非常考验人,所以上司也是喜欢提拔这两个职务的人,如今大唐王朝的官员里头,有这么一种说法:想要主政一县,先去当农林科或者工商科的科长,有了这两个职务科长的经验后,你才能顺理成章的成为县令。

而有了县令的任职履历后,以后你才有更大的机会成为知州、知府!

而有主政一府的经验后,吏部才会把你列入布政使或巡抚的后备人选。

这一条路,几乎就是地方官员往上爬的最佳通道了。

当然了,极少人在京畿各部或者是在省级衙门里任职,也能爬得飞快,甚至都有可能成为一部侍郎!

但是这样的人是极少的!

而且即便是在京畿衙门了爬得飞快的人,哪怕是背后一群人推着他往上爬,但是碍于大唐王朝的官场规矩,他也得去地方,而且还是得去穷地方镀镀金。

除了税部、巡警、督察院等内部升迁的机构外,其他机构任职的普通文官,如果没有主政一方的经验,就想要跨过三品,成为从二品的侍郎或者是巡抚,在如今的大唐王朝是不可能的事。

在如今的大唐,最快的升官办法还是京畿待一段时间,外放一段时间,再调回京畿一段时间,如此反复的话,升官的速度就会跟火箭一样。

但是你又得注意了,不是每个人外放地方后,都能调回京畿的,更不是每个人调回京畿后,还能再一次外放地方的,对于很多官员而言,兴许一辈子都没这样的机会呢。

能够有这样机会的官员,那都是吏部那边挂了名字,被内定为重点培养的部堂储备官员,都是符合了五大条件的:年轻、有才华、有经验、有背景、忠君!

后面一条的忠君,略微解释就是:愿意为圣天子献上所有的忠诚!

第1004章 民乱

当然了,人心难测,每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也没人知道,哪怕是你恨死李轩了,但是你只要掩盖的好,不让翰统鹰犬发现,那么也是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