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页

被埋伏之下,自己虽然命大跑出来了,但是后头至少有六七十人被留下来,就连曾子云也陷入敌阵之中。

这事,一下子就变得麻烦了起来。

死伤几十人没什么,那些普通军户的贱命还不被县尊老爷苏家康放在眼里,关键是连五品千户曾子云都没了,这可就不好向上头交代了。

纵然苏家康看不起曾子云,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曾子云都是朝廷命官,正儿八经的五品武官呢,这一旦阵亡了,那么影响可就大了。

而苏家康更担心的是,刚才逃亡的时候,他可是看见了后头大批大批的士兵正在投降呢,万一曾子云也投降了,那么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丑闻。

一个让苏家康自己都承担不起的丑闻。

不行,自己必须想办法改变这一局面!

至于怎么改变局面?

转身继续攻打伪唐,将功赎罪?这可不行,谁知道伪唐已经发展壮大到什么地步了,刚才在山谷里,他们三面包围,其兵力至少也是有五六百人,如今他们这些官士气全无,连主将都不在了,没人率领士兵可打不了仗,而且如今形势凶险,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苏家康这个君子自然是不能轻易冒险的,还是早早出山回县衙安全。

等自己出山回到县城后,就立即上奏!

奏折得这么写:伪唐挟裹民众,汇贼兵三千,因贼势大,臣意率兵勇封山遏之,以待援兵抵达挟雷霆之势一举破敌,然千户曾子云不听号令,私率兵五百冒进,不幸遭贼兵伏击,臣闻之即率兵勇救援,苦战三日,斩杀贼兵百人,贼兵不敌仓皇而逃,然千户曾子云被围困多时,力竭而殉……

这么一封奏折送上去后,就能够把所有战败的责任推给曾子云,自己不但没有责任,反而是救援有功。

至于曾子云,他必须死,那怕是他没死,而是被俘虏了,但是也必须把他说死,这可不是为了给曾子云一个以身殉国的身后名,而是为了降低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把所有的责任推给曾子云。

因为死人,才是最后的替罪羊。

而苏家康明白,不单单自己知道这一点,这一次进山的其他几个幸存的百户,总旗之类的武将也明白这一点,如果不把责任都推到曾子云头上,他们都得倒霉。

甚至连他的顶头上司,那位府尊大人也必须配合他苏家康的做法,因为苏家康和曾子云之所以匆匆忙忙带着官兵进山围剿,那可是因为那位府尊大人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