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唐僧(10)太白经天,长庚起剑

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立下天道誓言。

哪怕同为仙境,哪怕以性命相压而起誓,也不一定能得天道回应。

然而,一旦誓言与天道勾连,那么誓言内的所有内容将时时刻刻承受天道监察,是成是败,是好是坏,皆有定论,再也无法折中而取。

换言之,今日天道誓言已成,往后,要么狮驼岭上上下下所有妖魔鬼怪全部灭尽,唐僧继续西行取得真经,佛门自此大兴。

要么,狮驼岭上走脱了任意一只妖怪,那唐僧即便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成功抵达灵山,也无法取得真经,佛门之兴盛当一推再推,直至狮驼岭上妖魔才除尽为止。

天道,也不一定是公平的,但有它见证的誓言绝不会出现缺漏。

甚至,哪怕今日取经人死在狮驼岭上功败垂成,往后不论是金蝉子也好,或是换作其他人来继承取经之责,也当继续承受天道誓言。

由此,可知世人闻听此誓,又见天道响应之后,该是何等震惊。

佛门上下,个个惊怒。

通明殿里,笑声爽朗。

地府之内,嗤嗤浅响。

而此时此刻,最为震惊甚至恐惧得难以自持者,非此刻正在狮驼岭上的青狮与白象莫属。

他们本是文殊与普贤的坐骑,为西行功德而奉主人之命下界而来。

狮驼岭当下之惨状,虽有其妖魔本性所致,也有佛门刻意之驱使,目的自然是对取经人造成震慑,使其明悟佛门之强,领会妖魔之孽,为度众生,须从佛门。

此为阳谋。

只是,他们又如何能想到,唐僧还未曾进入狮驼岭,竟然就发下如此大誓。

无须多想,自天道回应的那一刻起,他们的性命就再也不属于自己了,即便文殊普贤亲至,也保不得他们,毕竟两头坐骑,如何能与佛门的兴盛相提并论?

惊慌失措之下,青狮与白象不作二想,直接冲出狮驼岭,呼唤主人。

不求保命,更不求魂魄无恙,只望真灵得存,保留转世重修之机。

他们身躯高大,显出原形后更显得威风凛凛,犹如两座小山,四足踏空而行,速度快得惊人,狮象之吼震动苍穹。

王鲤一看,当即唤醒了同样被天道誓言震慑失神的几位弟子。

“悟空,你与我去截杀那青狮白象,六耳,带你三位师兄,或法天象地,或显化真身,封锁狮驼岭四方,将那些分布在外的小妖向内驱赶,逐一剿灭!记住,不可放过一个!”

几人回神,纷纷领命而去。

王鲤欲走时,天上仿佛被惊呆了的观音又再出声。

“玄奘!”

王鲤脚步一顿,抬眼望去,语气清冷:“菩萨有事?”

观音此时也不觉惊诧了,这个金蝉子真的和在通天河畔悟道之前截然不同了。

“玄奘,天道誓言非同凡响,你不过天仙之境,如此大誓加身,恐伤你大道。”

王鲤平静地说:“吾道有伤,也不及人道之伤。若真有伤,也当补人道之伤。”

观音嘴唇微动:“你为金蝉子转世,本为洪荒异种,乃假借人道而出。”

“若无人道,假借何物?因果轮回,循环报应。身出于人,自是为人,人道未曾拒绝任何生灵转世成人,但转世为人者却多有轻蔑人道之意,此以子之身而犯父母,实在可笑。假借之说实在荒谬,有悖逆天伦之嫌,菩萨慎言。”

顿了顿,王鲤接着道:“金蝉子数遭于人道轮回中脱骨洗恶……”

观音蓦地又将他打断:“玄奘,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王鲤故作愕然:“菩萨,此为贫僧亲历,自然再清楚不过。菩萨难道不知?”

这就是他刻意作为试探而说出来的秘密了,虽然他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杜小玉一事之后,却让他了解到了这段神秘的过去。

此时,观音的表情上看不出异常,但是玄之又玄的气息却告诉王鲤,他说对了。

“多番轮回后,洗净凶恶罪孽,遂得顺利拜入世尊座下,虽名为金蝉子,可实际却已非当年金蝉。故而,贫僧以人自居,有何不可?”

观音不答,其神态沉静,宛如一尊栩栩如生的凋塑。

唯有那双眼眸,神光绽放,恍然如剑,锋利得好似要看穿王鲤的魂魄乃至真灵。

然而,她什么都看不穿。

对于这个时空来说,王鲤的真灵本就不该存在,所以除了他自己,其他人看不到任何具体的显化。

少顷,她又道:“玄奘,你以人自居自无不可,此为人道之幸。可你既已秉持度化众生之愿,又为何将众生消解业障摆脱苦厄的希望,与一地妖魔捆绑?如此岂非罔顾众生?”

王鲤挑了挑眉。

观音继续:“玄奘,天道誓言为你所立,你当即刻解除,佛门自会为你平灭狮驼岭上的一众妖魔。”

“菩萨说笑了,若天道誓言可以随意立下与解除,那天道响应还有何作用?”

“玄奘有所不知,解除天道誓言自然要承担反噬,然而佛门普度众生无数载,自有无量功德,可为你化解反噬。”

“贫僧不敢奢求灵山功德,不如请菩萨出手平了狮驼岭,天道誓言自当结束。且此事传遍天下,于菩萨或佛门而言,又是一桩美谈,可教世人愈发信奉佛门。”

“玄奘,狮驼岭有两位菩萨的坐骑偷逃下界,贫僧已传信让他们前来收服,他们之恶,自有佛门惩处管教,若依你立下的天道誓言,却要当场处死,他们虽是坐骑,却也是佛门中人。”

王鲤不再吭声,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观音话也未完:“玄奘,你为佛门弟子,前世更为世尊二弟子,不当使此事受外人非议。况且,往昔狮驼国中,不尊佛门,不敬世尊,上至国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皆杀孽缠身,业力环绕,有此一劫亦属天定,生前身躯受苦,死后魂魄难安,正合因果之道。”

“所以,菩萨的意思是,他们就该被那两位菩萨的坐骑吃掉?”

观音又不说话了,但这时候的沉默,显然就是默认了。

王鲤摇了摇头:“菩萨若不出手相助,贫僧便要去了,悟空一个人对上青狮白象似乎还有些吃力。”

“玄奘,这就是你的决定?”

“菩萨,难道我的意愿还不够明显吗?”

“玄奘,你……”

“菩萨,你到底要不要出手?”

观音摇头:“此乃西行必经劫难,贫僧不便……”

王鲤可以保证,此时他的清静道境没有受到任何邪魔外道的侵袭。然而看着眼前这张与过去印象中截然不同的面孔,和全然不同于想象中的“慈悲”,他便莫名地有些烦躁与恶心。

于是……

“那你就闭嘴。”

很平澹的语气,说出不平澹的话语。

观音蓦然一怔。

此刻关注这一幕的目光背后的人也都纷纷愣住。

哪怕是天上正一人对战青狮白象的悟空,和地上驱赶围剿小妖的几个徒弟,也都在这一刻心头大震。

他们比其他人都更加熟悉唐僧,都知道以前的唐僧对观音菩萨是如何的尊敬。

只是自打入道之后,师父对观音的态度就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不是因为实力的提升而使得师父内心膨胀,而是真相的步步揭露,让师父改变了看世界的角度和心态。

虽然此时让观音菩萨闭嘴的行动着实惊世骇俗,可莫名地,几个徒弟都感觉有些兴奋,甚至发自内心地爽快起来。

尤其是某只曾经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玉帝拉下马的猴子。

悟空也是聪慧,知道此时若让情况继续僵持下去只会对师父更加不利,于是他故意卖了一个破绽,让青狮与白象转而将他压制下来。

趁机,他高声道:“师父!快来帮帮俺老孙!”

王鲤不看观音,径自御剑而起。

观音遥望其背影,身躯也缓缓消散。

王鲤的加入对青狮白象而言算不得什么,若是以往,青狮白象信心满满之时或许还能和悟空鏖战一番,可现在,悟空一个人就能把心中惶恐不安的狮象都打趴下。

狮驼岭外围四方,共有四个高达数百丈的巨人,一头黑猿,一头野猪,一条白龙,一个蓝色巨人,他们巨口呼喝如雷震,法术施展显霞光,脚步一动,大地便随之轰隆隆震颤,狮驼岭内,数不尽的小妖小怪嚎哭着撒腿狂奔,路上被打死或踩死许多,剩下的全部聚向狮驼洞。

天上,剑光骤起的刹那,青狮白象竟然没有反抗之意,连忙罢手,坠入地面,跪倒下来便要求饶。

“孽畜!”两个声音不约而同地响起。

文殊与普贤来了。

这一次,没等他们开口,王鲤便先说话了。

“悟空,有一件奇怪的事情,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悟空眼珠子滴熘熘快速转动,附和道:“师父,不知您所言何事?”

“自西行以来,我遇到过野兽、凡人和妖怪。前两者不提,妖怪大致分为三类。”

“哪三类?”

“其一,被打死的,这种大多是山精野怪,机缘巧合之下心怀不轨,可惜时运有限;其二,是一些手段高明,法宝极强的,这般妖怪多是脱逃下界的妖魔,只能请主人来降服;其三,实力平平,法宝一般,这种妖怪大多会被擒下,没多少麻烦。可是说来也怪,这最后一种妖怪,在他杀人食人、无恶不作,叫嚷着要吃贫僧,或是与你们恶斗的时候,风平浪静,好似无人关注,可偏偏在它即将被打死的时候,它的主人好巧不巧地就来了。”

悟空一听,稍稍一想,发现还真是如此。

“师父所言甚是!”说这话时,他看的不是王鲤,而是文殊与普贤。

毫无疑问,两位菩萨此时的脸色也不好看。

此刻不知有多少人在关注狮驼岭,被当众掀开老底,明嘲暗讽,他们再想装作慈悲也殊为不易了。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本来已经有不少黑料在身了。

惧留孙、文殊、普贤与慈航,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三分之一都在佛门做佛当菩萨。

王鲤回过身来看向半空:“两位菩萨,青狮白象就在这儿,你们要带走吗?”

文殊与普贤的脸色愈发显黑。

此时带走青狮白象,那岂不是让唐僧逆了天道誓言,真经还取不取了?

沉默片刻,文殊道:“玄奘,他们作恶多端,罪难容恕,然天道之下也可有一线生机,死则死矣,还望留存真灵,留待转世,轮回后继续积累功德偿还罪孽。”

“菩萨此言再慈悲不过,只是,这话说出口来,你自己信么?”

悟空愕然地看着王鲤。

然而此时,王鲤早就打定了主意。

既然已经撕破了脸皮,那就没必要继续虚与委蛇了,这一趟唐僧之行也终于是到了即将结束的时刻,再往后去,王鲤不知道佛门又会想出什么样的手段来对付他,若是惹得准提那个老不要脸的东西出手,那他就真的危险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我想怼你就当场怼你,莫说是一个菩萨,哪怕如来那个小胖子亲自来了,我也照怼不误!

文殊一窒,气息不畅。

普贤上前:“玄奘,言语如此轻狂,不知尊卑么?”

王鲤:“佛说众生平等,你却与我讲起了尊卑?怎么,莫非今日灵山世尊不是如来,而是你普贤佛祖?”

普贤的脸庞倏地涨红。

文殊:“玄奘!岂敢妄议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