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隔江相望

灵璧一战结束后,燕军根本没有消耗太多时间整理军备,接收降卒,而是只用了短短一天,就收拾好了准备继续行军。

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所有人的心里都只剩下了两个字,那就是南下,用吃奶的速度南下,赶在朝廷重新组织起兵力之前南下,用奔雷一般的速度南下攻占京城!

从灵璧出发去金陵几乎是一条直线,燕军自然也是朝东南方向直线行军,五月初一,年后收到朝廷调令,千里迢迢从辽东走海路南下赴援的杨文在直沽被燕军骑兵一冲即溃,杨文本人战死。

五月初七,燕军到达泗州,朱棣谒祖陵。

五月初九,燕军取道淮安、凤阳,阴魂不散的盛庸带领募集而来的残兵临河固守,朱棣谴顾怀、顾成率五千骑兵于上游渡河,绕后突袭,盛庸败走,燕军遂克盱眙。

五月十一,燕军兵发扬州,五月十七到达天长,朝廷监察御史王彬号召全城军民固守待援,但属下反叛,趁其沐浴将其绑缚,后开城投降,扬州不战而降,高邮也闻风换旗,燕军过扬州城而不入,兵锋直指金陵。

扬州失陷,京师震动,压根不用看地图,只要稍微有点地理常识,就知道扬州离金陵有多远,几乎就隔了一条长江,靖难之役终于到了最后的阶段,朱棣只要再迈出一脚,就能踏入朝思暮想的京城。

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炆已经被接踵而至的噩耗打击得六神无主,慌乱到了极点的他万万没想到,削藩居然削到他自己皇位不保,朝中百官显然也被这一连串的军情惊呆了,每日朝会,呆若木鸡的百官就听着颤颤巍巍的年轻小黄门怀恩用尖利的嗓子念着战报,听着那一个个城池被燕军攻下,听着燕军距离金陵越来越近,而在扬州失陷后,这种呆滞迅速变成了恐慌,百官都要疯了,燕军居然打到了扬州!

此时的朱允炆迫切需要人给他安全感,可齐泰和黄子澄此时并不在京城之中,他的智囊团只剩下了方孝孺,于是朱允炆将祈求的目光投向了这个书呆子,而这个书呆子也拿出了他的计策。

不得不说方孝孺也是一朵奇葩...整个朝堂的官员都快疯了,朱允炆本人都已经要哭出声了,方孝孺还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只见他不慌不忙拿出做学问的态度,吊足了朱允炆的胃口之后,提出了几条对策:

首先是要派出大臣到地方去募兵,也不用太远,金陵附近就行,民间总有义勇之士会站出来保卫陛下的;其次就是号召天下勤王,要知道大明很大,别看朱棣一路打到了扬州,可他实际控制的区域还是只有那么点,其他地方还是忠于陛下的,只要陛下下旨,保管有各地官员会带兵来援;而最后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争取时间,要派人去找朱棣谈判,许下割地求和的承诺,以此来麻痹朱棣,等到大军到了,就彻底和朱棣翻脸。

不得不说读书人说话确实有水平,这些计策能不能成是另一回事,起码方孝孺口若悬河的模样看起来就很像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国之柱石,朱允炆看他如此有把握,也只能是硬着头皮按照他的计划行事,希望这位书呆子能在最后时刻拉他一把。

依然是一个敢说一个敢做的风格...朱允炆也不想想,外出募兵、号召勤王都是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朱棣都打到门口了,怎么可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