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准了

七国驸马 南方老刀 1713 字 3个月前

兵部侍郎余价,字义夫,庆元四年十二月八日生人祖籍淮南西路蕲春县。幼时家贫,寄读于白鹿书院,因与人口角至死,逃至淮东,后投军任将作监主簿。

余价战功赫赫,屡获升迁,曾任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淮安州,主持濠州以东、淮河南北一带防务。后调至京中为官,凭军功拜大理少卿,升任淮东制置副使。

不过,因其是北伐一派,受韩齐胄事件牵连,史党欲至其死,宁广宁赏其才力保留得性命,乃调其任兵部侍郎。

兵部郎这个位置,如果在前朝或其他朝代,可以说是位高权重的。但在大颂,六部基本是摆设,虚有其位,并没什么实权。特别是兵部,所谓的侍郎,其权力几乎如寄禄官一般。所以会变在这样,均因大颂的兵制所致。

大颂的兵权三分,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掌军权及军令三衙,即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为中央最高指挥机关,分别统领禁军和厢军率臣,为禁军出征或镇戍时临时委任的将帅,统领地分属三衙的禁军,虽然临时,但权力大的无边。看看,哪有兵部什么事?兵部唯一要做的就是,管管兵器战马之类的军资,以及分发一下各军的军饷啥的。其实,后来连战马都不用兵管了。

所以,龙广宁将余价放到兵部去,那完全是混吃等死的地方,所以史党也就放过了他。

马汉山所以关注上他,那是因为当初研究百官时知道余价是史党眼中的“北伐余孽”,马汉山认为,像余价这样的人,绝对不会一蹶不振的,一旦有机会,被压制的力量就会爆发,而且,这种人也会特别珍惜机会,办事绝对不会打折。

马汉山还认为,能隐忍的人能成大事,他认为余价是一个懂得隐忍的人。

至于毕连城,马汉山是认识毕际遇后才开始“研究”他的。

毕际遇送了半个船厂,正是马汉山极需要的,所以他很是感激这老帅的。

毕际遇无后,为了有人给自己养老送终,担花买水,过继了族弟之子毕连城。

毕连城倒是一个不错的人,书也读了一些,是颂宁四年辛未科的孙山也就是金榜上的最后一名。本来,这即使是最后一名进士,都可以谋一个县官县丞之类的有点实权的职官。但因为毕际遇是武官,他这个武官之后连累打压了,所以只谋了一个从六品礼部郎中的寄禄官当。

没错,他就是从六品的礼部郎中寄禄官,仅比马汉山这个八品从事郎高级一点点。

马汉山虽然市侩,利益至上,但有时候他也懂得知恩图报的。所以,他趁这个机会帮毕际遇一把,不然,毕连城只怕就真的要混吃等死了。

当然,毕连城如果能混好了,对他来说也是有利的,他可是醉仙酒厂的股东啊。

马汉山推荐的人,都与武将有关联,龙广宁有点担心,朝中的文官,不管是哪一派的,都甚是看不起武官,但却又从来都不放弃打压武官,他们会让自己起用余价和毕连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