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改革

作为吏部尚书,吴琳一直是个谨慎到甚至有些古板的人。

祖宗之法,那自然是能不动就不动。

与其大刀阔斧的改革,酿成事端,还不如老老实实按照老的规章制度办事。

效率虽说是低了些,但总比弄的一团糟强。

眼见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吴琳轻咳一声,继续发表起了自己的观点:“纵观历史,变法大多是以失败告终的。”

“汉代王莽改革,北宋王安石改革,哪个不是一开始轰轰烈烈,最后却落得一地鸡毛?”

“改革这种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

“胡公子的想法虽然很好,但是这次改革,不仅触动了地方乡绅的利益,更是对基层治理体制的一次大洗牌。”

“如果到时候真出了什么乱子,谁能担得起责任呢?”

吴琳话音刚落,便得到了一众老臣的连声附议。

就连李善长,也是忍不住出列劝阻道:“陛下,胡公子的想法虽好,可是实施起来的确是很有难度啊!”

“我大明刚刚建国不到二十年,正是人心浮动的时候,民众尚未被教化,北方有残元实力虎视眈眈,南方又有张士诚的旧部在海上作乱,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此时再大刀阔斧的搞改革,成功了还好说,可要是一旦失败了,可不是简单的乱一阵子就能解决的。”

“这要是严重起来,可是能动摇江山社稷的大事啊!”

李善长刚刚起义时就跟着朱元璋,自然是对朱元璋的心思了如指掌。

胡长安之前这话,的确是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上。

看朱元璋的意思,极有可能力排众议,推行改革。

这可把李善长急坏了,连忙趁着吴琳发表意见的当口,跳出来给胡长安上眼药,希望打消朱元璋这个荒唐的念头。

要是变法真的推行下去,胡长安可就摇身一变,从一介布衣变成了改革功臣,李善长自然是不希望这样的好事发生在胡长安身上。

另一方面,李善长的家族也算是当地有名的乡绅望族,名下私藏的田地不计其数,偷逃的税款那也是只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