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科举应试

后面为了准备四月份的府试,也便没有折腾。童试考试内容大致都相同,不过四月府试就不需要带东西了,只要带上考试凭证参加,其他东西全部由府衙准备,这到是让李皓有些不习惯。不过考试依然是游刃有余,放榜后又得了个案首。

于是院试的案首,李皓便是志在必得了,毕竟大三元难度太大,先得个小三元也算是个安慰奖了。于是针对八月的院试,李皓开始了一轮突袭做题,请秦夫子找来历年院试题目,在这四个月里进行了疯狂的题海战术。

当然,经过如此精心准备的李皓如愿以偿的中了院试案首,开启小三元成就。至此李皓光荣的成为了一名秀才,算是士绅阶层中的垫底存在了。

这边让卫氏大为高兴,给全府的下人都赏了两月月钱。而李皓这边短暂高兴完,便去秦府和秦夫子商量参加明年乡试的事了。因为在晏敬文去汴京后,李皓便回了自家住着,秦夫子也变没有再去书院,后面教导李皓,都是在自家府上。

在得知李皓中了秀才后,程始亲自带人过来送来了一堆贺礼,要说如今程始也算是有数的大商人了,借着肥皂的买卖将生意铺满了大半个大宋,可谓豪商了呀。

等李皓回来,看见程始还特意与其聊了会天,便回屋去了。

乡试这边,李皓其实还是很有把握的,不说前世近十年的积累,单说这一世都已经苦读六年,底子很扎实了,尤其乡试更着重经义、策问,这本就是他的强项。如今的问题只是名次,毕竟科举考试都是主观题,摸透考官喜好,对于名次影响很大。

乡试考官是由汴京城中派遣翰林学士下来主持,这便要靠秦夫子的经验来给李皓选择如何解题做答了。而秦夫子对现在这唯一的小弟子,也是关怀有加。亲自去信汴京,帮李皓打听情况,安排策略。

等到来年乡试时,李皓是信心十足,再加上平日来为这断断续续的九天奋战打好了的身体基础。八月初八这天,李家再次全员出动,送李皓赴考。

说来这也是住在扬州城的好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都在城里,不像其他人还需长途跋涉应考。

又一次到了贡院门口,说起来这都是李皓第三次来贡院了,只不过前两次是送人,这次是自己来考的。本来原先李皓还不紧张,可真站到这个位置上,还是有些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