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县城赶集

要说这官道,倒是有一番江南气象。正好此时看太阳,在东方缓缓升起,西边的月亮,却仍在痴痴流连。两边杨柳青青,在微风轻抚下率先展露风姿。

让李皓感慨迷人万分,就这样一路走着,等太阳完全升上了天空时。李皓才远远的看到了高耸的城墙,完全不像是李皓想象中那种低矮。

当然也确实如此,江都县其实也不能算是县城,因为扬州本就是淮南东路首府,而江都县又是扬州府衙治所所在,所以城里州府县衙门齐聚,换做后世,这就是省会城市呀。

再往前走去到城门口时,城门处已经排起了长队。,他们也就跟在了后面慢慢进城,进城时在城门口李皓能看到有人在那收税。等排到李皓他们的时候,就看到李建走上前去交了几文钱,然后大家都被放行了。

等走进去的时候,李皓抽空便问李建问这一队人为什么只有他交呀。李建告诉说到:“因为官家仁厚,规定给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布匹、谷菽、鸡鱼、蔬果、柴炭、瓷瓦器之些的交易,是不用交税的。但像我们的这种家具就需要交税,按律是五十税一。但像我们这种散件,基本上也不会太在意,给个几文钱就让过了”

李皓听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想着宋代怪不得商业发达,2的商税是真不高呀。

这时大家都进城,然后便就各自散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李建他们和马车一起先拉着货物往集市里,然而这一路就吸引了李皓的目光,十里长街,旁有小楼重檐鳞次栉比。巳牌左右,店铺开齐了,大街小巷喧哗起来。人群熙来攘往,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一家新开的茶楼前站着几名小二拍手招揽顾客。街边空处有几名杂耍艺人,舞刀弄枪,亦歌亦武,铜锣如雷铛铛地敲着,引来围观人大声叫好。

这一幕幕对于在古时乡村呆了一个月的现代人而言,真的太有吸引力了。让李皓一边走来一边四处张望,一直到了集市摊位处,李建花了两文钱租了一块摊位,李建将车上的摇椅,鱼全部拿出来摆开,李皓也帮忙往下放东西。而李义则是把带来的兔皮、蔬果等山货也拿下来一起售卖。

等卸完东西,张家兄弟就把车拉走去采买货品去了。

这时候闲下来,李皓看到旁边摊位是小吃摊,在外面搭了个毡棚,里面放着五张桌子供客人吃饭,有两桌已经做了人再吃着肉包子和混沌。闻着肉包子的香味,李皓感觉口水都要留下来了。李建看到儿子的馋样,笑了一笑,然后问李义道:你要买个馒头吃吗?

李义憨憨的笑了笑,说道:“不了,你们吃自己买就行,我过来的时候,带了饼子来吃的。”

李建听了,想了想,走到小摊上,买了三个肉包子(当然在宋代应该说叫肉馒头),总共花了六文钱。然后走回来,递给了李皓一个,自己留了一个,然后把剩下一个拿给了李义。

李义看着肉馒头,说道:“不用,你给李皓吃就行了,我吃饼就好。”说着就要从包袱里拿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