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一箭退安军

赶紧抬头一看,只见安军最靠近城墙的前军旌旗,果然已经没了。</p>

这次公冶固大喜,开战之前,敌方旌旗断了,这可是大胜之兆。</p>

不过此时他只以为这是李皓故意为之,毕竟李皓射完箭后就一言不发,他还当李皓是成竹在胸。</p>

当即开始营造起了气氛“殿下神勇,宿国必胜。”</p>

有他这一带动,城墙上的士卒顿时就起身高喊,弄得李皓都只能是故作淡定的,就把这事给认了下来。</p>

反观安军这边,他们是真没想到隔着这么远,自家的旌旗还能被对方射断,一时间士气大减。</p>

毕竟旌旗断了在古代可是很犯忌讳的,他们只能是庆幸是在战前,否则后果可就不是降低士气这么简单了。</p>

李隼明白,如今这种情况,强行攻城肯定是不行的,只能是下令撤兵,等重整士气之后再来。</p>

另外李隼心里也在后怕,幸好自己没有亲自到阵</p>

前挑衅,否则就射断旌旗的本事,射中自己也不是什么难事。</p>

于是暗下决定,以后要是再要领兵,绝对要保持一个安全距离,绝不能到阵前冒险。</p>

在城墙上,看着安军逐渐退去,李皓就简单的鼓舞了一下士气,让公冶固留下预防安军去而复返,便打算离开城墙。</p>

公冶固此时却是说道“殿下,要不就把这弓留在墙头上吧,正好也能用来震慑安军。”</p>

对于这个提议,李皓也并没有拒绝“行,那就留在城头,不过你可得帮我好好保管,毕竟这东西做起来很是不易,我也没有第二把了。”</p>

见李皓答应,公冶固连忙答应道“殿下放心,等会我便让人把它移到城楼之中,并让人专门看护,绝不会让其损伤分毫。”</p>

李皓点了点头,随即便领着陈喜他们下了城墙。</p>

等李皓这一走,那把被留在城头上的巨弓,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p>

公冶固和一众小校随即就围了上去,然后便有人提议道“侯爷,这弓竟能射出快九百步了,您要不也拉着试下看。”</p>

公冶固是武将出身,对于这种大杀器自然喜欢,只不过这是李皓的东西,让他直接用,确实有些不好。</p>

便说道“这是殿下之物,没有殿下之命,我等怎好擅动。”</p>

只是看他那个见猎心喜的样子,实在不像是不想试试。</p>

于是便有人给他找了借口,“殿下只让好好保管,又没说不让人用,想来试试也没什么的,这弓威力这么大,如果不好好运用,岂不是浪费。</p>

如今城中情况也不危急,以殿下的身份,也不需要一直在城墙上坐镇,若是我等能用的话,岂不是更好。”</p>

公冶固觉得这理由可行,不过他并没有直接上手,而是派人下城来找李皓,询问意见。</p>

一件武器而已,李皓也没有拦着,只是李皓也不认为他们能用。</p>

得了李皓的同意,公冶固便第一个上手,学着李皓刚刚的动作想要撑开弓弦。</p>

只不过尴尬的一幕的出现了,因为不管公冶固怎么使力,这把弓也是稍微被拉开了些许,就没有动作了。</p>

这就让公冶固有些傻眼了,毕竟他对于自己的实力还是有认知的。</p>

虽然谈不上是宿国最厉害的,但也能撑的上是最上层的一批了。</p>

结果连自己用尽全力之后,还是这个结果,那李皓的力气该有多大啊。</p>

其他人看着公冶固青筋暴起,也是才开始对这把弓有了更清晰的认知。</p>

但知道归知道,可只要没亲自尝试过,总是不能死心的。</p>

于是在他们一波一波的尝试后,李皓的威名又一次被树立起来。</p>

军中最服强者,现在李皓这是从智谋,到个人勇武上,全面碾压了他们。</p>

城头上的情况,李皓暂时还不清楚,只是这刚回到了关隘中预留的府邸,任辛就找了过来。</p>

这次她也跟着李皓一起来了武安关,只不过考虑到城墙上人太多了,人皮面具终究也是有缺陷的。</p>

再加上万一安军攻城,她又不愿意出手,就干脆在府邸等着。</p>

不过李皓这桩事迹太过震撼,于是通过当时在城墙上搬运军资的民夫,一下子就传开了,也就传到了任辛的耳朵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