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主动出击

上面告诉了李皓,朝廷最新的一些安排,和一份让李皓独自逃离的计划。</p>

原来合州城内竟然有一条通往城外的地道,是宿国第二任皇帝,也就是李皓爷爷那代。</p>

基于当初被安国强占城池的情况,让侯官秘密在边境诸城挖掘地道,以备未来可能需要反击时留下的后手,合州城正是靠外的最后一座了。</p>

这件事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公冶固也是问了闫旭,才知道这件事。</p>

公冶固让李皓在离开之时,提前通知侯官,到时他会带人潜进到密道出口,接李皓离开。</p>

只是李皓还真没离开的想法,因此在看过之后,便把密信递给了王堃。</p>

王堃看到前面说,朝廷的援军起码要一个月才能到时,心里还是颇为沮丧的。</p>

可看到后面,整个人眼前一亮,沉默了片刻,说道“没想到城里还有这么一</p>

条出路,你等会派人秘密去地道处看下情况,紧急时刻由我来守城,你从地道离开。</p>

否则你要真的出事了,你母后还不得恨死我,不过王家经此一事,只怕是再不复今日盛况,你以后自己可就得小心些。”</p>

李皓看到他这个样子,当即开玩笑道“别啊,舅父你就不能对我有点信心嘛我保证咱们俩谁都不用跑。</p>

不过地道还是得派人去看看,有了它,那很多事情就好办了。”</p>

当即又对陈喜道“这事你亲自去办,另外想办法联系下义学的人,让他们尽量往合州城靠拢,需要用到他们了,不过切记不可被安军发现。”</p>

陈喜答应了一声,随后便去忙着办李皓交代的事。</p>

当然义学这帮人得出现,得有个合理得解释,之前李皓就打算用招募地方兵勇得理由,把他们安排进来。</p>

现在也是一样,随即便和王堃说道“舅父,还有一件事需要你来办,之前你不是就草拟了一份合州百姓组织团练,卫乡自保的告示。</p>

现在还请你多写一份,我让人把它传到周边各县去,毕竟我的身份不太合适,只能麻烦你了。”</p>

这么点小事,王堃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当场就写了出来,并用印交给了李皓,之后便就先离开了。</p>

陈喜探查地道很快就返了回来,跟李皓介绍起了相关情况。</p>

这条地道在城南得一处宅子后院,高不过九尺,宽不过一丈,可同时让两人并排而行,至于出口位于城南得一处得密林之中。</p>

他刚刚在地道四周都查看了下,那里并没有兵马行动的痕迹。</p>

确认完这个,李皓心里便有了想法,不过具体实施还得等义学的人到。</p>

因此把告示交给他后,李皓就让他下去忙了。</p>

而与城内意见统一的情况不同,城外的安军大营,此时却在为是继续攻打合州,还是撤围返回去拔除周围小城,展开了讨论。</p>

毕竟他们出关这一场,就是想从宿国占些便宜的,结果除了因为郑灼而占领的卢平县,他们就没其他收获了,反而是死伤了这么多人。</p>

安国本身就是部落制和中原制度并行,除了一部分拿着朝廷粮饷的兵马外,各部落的私兵可都是靠着战利品过活。</p>

偏偏这两方说的都有些道理,打破合州城,不仅能拿住李皓这个金钥匙,而且还意味在北地诸府,他们可以放手施为。</p>

但宿国可能而来的援军,和以往经常出现捣乱的褚国兵马,也是压在他们头上的问题。</p>

万一要是在他们出现之前,合州城还没有被攻破,到时他们就只能被迫回撤,到时可就拿不到什么收获了。</p>

一个是理想化的最大收益,一个近在眼前的利益,两边谁也说服不了谁。</p>

安帝李隼坐在龙位上,就这么安静看着下面的人争吵,却一言不发。</p>

直等到他们吵累了之后,才对一直没有参与的初国公问道“初国公,不知你以为,我们该不该留下来继续攻打合州城。”</p>

初国公这个人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揣摩帝王心思却也不弱。</p>

安帝李隼这话,明显就已经很带有倾向性了,左右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p>

他便没有去反对,不过也没有直接支持,而是开始说明分析起了情况“纵观这两日战局,宿军在防守上的错误越来越多,热油、金汁出现的次数也大量减少。</p>

显然是城内的精兵消耗很大,而且守城物资也出了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