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结局

原先得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及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共六十五长、丞。

已经只剩下太仓、平准、导官三令、丞,盐铁职权被下放到了州郡之中,其余职权则或被削减,或被归入其他衙门。

而就是这三个衙门,导官令还没啥实权,只负责掌春御米,也就是帮着皇室挑选供给所用粮米。

也就是说李皓真正能用得上就是太仓这个主管天下粮仓、掌收受郡国漕粮得衙门,还有平准令这个掌管调剂物资和平衡物价得衙门。

没办法,这刚刚上任想从其他衙门去挣取职权,还是有些困难的,因此李皓更多得便是要着手先利用这两个衙门打开局面,然后才为自己挣取权益。

反正平准均输这套李皓也擅长,不就是操纵国家政策来为朝廷合理的生财嘛,这事熟悉的很。

一时间大司农府也开始变得匆忙起来,忙的让王姈都找李皓抱怨,说李皓整天不着家。

直到曲冷君回来,李皓才特意在府中待着,询问起了曲家的情况。

曲冷君介绍道:“此次回到家中,我才知道曲家子弟竟有如此之多,盘踞在东郡各县,声势无二,我父兄终究还是有些激进了。

不过此次我父兄已经答应,会配合善见令一部分曲家子弟离开,不致让人过于猜忌。”

随后顿了一下,又帮着说了好话,想消除下隔阂:“此事确实是曲家有错,但袁、梁如今声势正盛,我父兄自然不愿意一直落于身后,一时心急才这样的。

回来之前,他们特意嘱咐我送来一封致歉信,你看看吧。”

说完便递上了一封信件,李皓扫了并未接过,只是说道:“不必如此的,我能理解,而且不管如何也不该让岳丈和内兄向我致歉。

这信就你自己收着吧,等会我写封回信,你派人送到东郡给岳丈和内兄。”

随后便当着曲冷君的面写下回信,然后封好交给曲冷君,并让她先回去好好歇着,毕竟这也是一路舟车劳顿。

但离开之后,李皓还是把袁沃找来,让他派人去东郡一趟,再了解下具体情况。

倒不是说李皓不信曲冷君,而是李皓知道这攀比之心一旦开启,就很难被平复。

如今局面大好,不能因为这边出了差错,而毁了整盘布置,而且把曲家盯紧些,本身也是对曲家的保护。

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在明面上,这件事也已经过去了,李皓后续便继续奋斗在增加财政收入上。

而在这段时间,霍不疑的河南尹也是干的顺风顺水,毕竟他是不怕得罪人,只有别人怕得罪他。

因此他便在河南尹辖下各县立起了五色棒,开始了整治风气之用,尤其是在雒阳城,就更是霍不疑整治的重点。

短短两个月,这家伙打了不下数百人,基本把都城爱闹事的纨绔子弟们教训了遍,一时间雒阳城治安大好,让文帝抓住机会一阵勐夸。

要不是霍不疑自己推辞,只怕文帝又得赏些什么的。

而由此,李皓作为对比对象,就不可避免得被文帝得给教训了一顿。

但李皓也没办法,自己手里本来就实权有限,在短时间根本不足以做出什么惠及天下的显眼成绩。

不过李皓也不气馁,因为李皓自信只要再等一等,等到明年基本上这成绩就能显露出来。

只是令李皓没想到的是,正当李皓这边成效显露,可以向文帝报功,并挣取更多职权进行改制的时候,宣皇后突然倒下了。

并且据太医所说,已经是到了回天乏术的阶段,拖不了多久了。

悲痛之下,文帝和太子自然也没心思来和李皓研究,要改什么制度,李皓也没不识相得往上凑。

不过该说不说的,宣皇后这个时候才倒下,已经很不错了,要按照原剧情的话,早几年她就故去了。

看来这些年,太子是真让她少操了不少的心,也算是件好事。

在一个月后,宣皇后于长秋宫崩逝,文帝下令辍朝三日,以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