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战略调整

毕竟他和岑彭都是景枡郡人,纵使不是从小长大的老哥们,可多年共事下来,这份同僚之情还是有的。

而且要是岑彭真的死了的话,原本逐渐明朗的蜀中局势,就会迅速被蒙上了一层迷雾,这下来歙也坐不住了。

在向雒阳派出信使,向文帝验证这个消息之后,来歙便留下其他几个校尉和军司马看家,自己则亲自赶往涪城,与盖延他们商议此事。

因为来歙出发和之前派出来传递消息的人马,前后相隔时间不长,所以前脚李皓等人刚接到来歙的传信,正聚在一起商谈时,就又听到来歙亲自到了。

开始大家都以为来歙此次过来就是要安抚众人的,于是在把来歙迎进来以后,盖延首先说道:“大将军,如今我们好不容易打进蜀中了,若是就这么退出去,岂不是太可惜了。

而且如今南路大军的情况未明,这要是他们稳住了手脚还好,要是没稳住,我们再一退,那这一场仗岂不是白打了?”

黎文定也接话说道:“是啊,关中之地又不是没兵了,让他们去陇右平叛就是,都不求他们能直接剿灭叛匪,只要他们能稳住局面就行。

等我们先把公孙述解决之后,再回师救援也行啊。”

来歙闻言直接回道:“关中之地还剩哪些兵马,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不说他们战力如何,万一他们走后关中有事怎么办,总不能从都城调遣兵马吧。”

这话说的众人无言以对,毕竟大家都明白都城的重要性,那里的兵马本来就调动了大半,剩下的人马绝不会再轻易调动。

“当然,回师肯定是要回去的,但蜀中也决不能放弃,关于征南大将军的事,我已经派人去都城找陛下证实了。

我相信陛下在得知我们已经攻进蜀中之后,本来也不会令我们全部回师。

如今可能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更会让我们在蜀中保持一定的力量,我这会过来也就是想找你们商量一下,该留下多少人马。”

直到来歙这番转折的话出来,李皓他们的心头大石才总算是能够放下了,至少他们辛苦打下来的地方不会拱手让人。

也怪来歙这大喘气的,把大家的心情弄的忐忑不已,不过这倒也不怪来歙,本来开始听到岑彭出事的消息之后,整个人的心绪就乱了,这些东西也都是刚刚突然想到的。

不过来歙这一突然问,众人一时间也都不好回答,这时来歙便点起了李皓的名字,说道:“子仰,你是最早进入蜀地的,对这里的情况也比我们熟悉,你先说说想法。”

本来陇右的叛乱也是在李皓的设想之中,可李皓没想到会发展到如此规模,看来凌不疑应该就是在这次平定羌乱过程中立下战功的。

原先按李皓想法,在大军赶到之后,就应该是轮到他主动出击的时候,所以预先做的诸多筹划都是按照出击的方案做的。

现在可用的兵力大幅减少,李皓脑子里重新勾画了一后,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趁着现在大军还未被调动的当口,主动出击迅速拿下梓潼、广汉两城,与涪城成犄角之势,这样就可以发挥汉军骑兵强盛的优势。

无论蜀军之后是要攻打哪座城池,其他两座城池都能出兵增援,在野外来回绞杀蜀军的有生力量,辅以招降那些愿意投降的蜀军,并为之己用,积累力量。

毕竟前面岑彭已经用实例证明这一点是可行的,那李皓这些人不妨也跟着来学习一下。

听完李皓的想法,众人思索过后也觉得是可行之策,于是便开始围绕这个大框架来完善细节和分工。

首先是广汉城,根据从所抓俘虏中得到的供词,这次来攻打涪城的兵马,有很大一部分是广汉城的守军,如今那里守城兵马不多,正是去攻打的好时候,便由盖延和黎文定领着自己刚带来的兵马,和李皓分出的一部分兵马,共二万五千人马前去。

至于梓潼,那里的情况尚且不太明了,便由来歙回返大营整军进攻,毕竟大营的兵力最多,而且离梓潼也最近。

等拿下梓潼之后,再看广汉这边的兵马损失情况,商量安排留守多少兵力下来。

李皓这边则是带人继续坚守涪城,不要把这里丢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