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

李皓这就属于最后一种情况,而其余左右前中四部则皆是正常设置了校尉和军司马两人,只是如今除左、中部的人马到了,剩下的右、前俩部的人马要等到开战之前才能赶到。

所以今日的宴席除了李皓、来歙、盖延三人之外,就只有黎文定、颜郑这两个校尉和景少阳、涂驹两个军司马到场。

而且李皓和他们六个也都是参与了剿灭隗嚣之战的,虽说是接触不多,但军中从来都是最讲本事的,基于李皓的战绩,再有李皓也会做人,所以这关系在饮酒谈笑间就熟络起来。

而后没事,这几人也会把李皓喊去小聚一下,算是把李皓接纳进这小团体了。

当然,这些天众人也不光是干这个,正事也是不忘研究,就比如应该如何去打蜀地。

只是众人商议一番,却也都没什么好办法,毕竟横在众人面前的剑门关艰险异常,自古便是易守难攻之地。

可除了剑门关这一条路,米仓道或者阴平古道也不好走,其中米仓道是因为地势也极为艰险,而且有李皓上次与蜀军的攻防,想来那里的守备也很是森严。

至于阴平古道倒是可以试试,这也是三国时期邓艾入蜀之路,这条路李皓当初就已经让人探查过,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彻底荒废,所以公孙述并没有在这里有过多防备。

若是李皓想走,学着邓艾那般一边修一边走,倒也可以进,只是这样一来所带兵马和物资就不能太多,而且还得想办法从其他方面吸引住公孙述的注意力,否则被堵在山道上,就真的完了。

而且纵使真的这么进了蜀地,也有麻烦,毕竟公孙述可是从戾帝时期拼杀出来的一方诸侯,心性坚定得很,可不是刘禅能比的。

如果蜀军临威不乱,固守待援,就凭这几千后无援军,内无粮草的兵马,李皓都没自信能有多少作为。

所以最终商议上来,众人也只能是先就着剑门关和米仓道打打看,看能否在作战中找到转机。

至于阴平古道那里,李皓就暂时没说,反正那里如今也不能提前收拾,免得被公孙述察觉出什么异常来,只能等万一有了机会,再来使用。

那在这种情况下,众人都估计这一仗打下来,时间只怕不会比打隗嚣低,所以便开始按照长久作战来准备物资粮草。

文帝倒也大方,凡是来歙所请,也俱是答应下来,于是一时间源源不断的物资便通过陈仓故道,从关中运来。

同时剩下的右、前俩部人马也及时到位了,不过汉中这边并没有因此而开启战事,而是等待南线吴汉和岑彭消息。

而正好在开战之前,李皓想起自己被刺客刺杀之事,特意给其他人提了醒,让他们也都小心一点。

当然李皓遇刺的事,基本上来歙这些人都是知道的,尤其是来歙只当初还来给李皓探过病,只是其中细节不太了解而已。

经过李皓一番略带夸张的描述,倒是让他们对此提高了些警惕,为此来歙还特意修书一封让人送去给吴汉他们,让他们也小心一些。

只是吴汉他们没太将此事放在心上,所以在后续面对刺客刺杀之时,两边便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等南线那里准备妥当之后,由文帝亲自定了时间,由南路汉军先发动攻势,吸引住蜀中的兵力,而北路汉军则待机而动。

其实在文帝看来,北路的汉军才是灭蜀之战的当然主力,,而南路汉军则主要起牵制作用,因为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从未有从长江水路逆流伐蜀的先例。

而且三峡窄峻、奇险无比,大军千里深入,后无援军接应,前有敌人据险而守,一旦登陆失败,立足不住,就会被逼死在折断狭长的水道上。

况且汉军诸多将领都是擅长步战之人,以往也未打过什么出彩的水战,所以文帝对于南线并无过多期待。

而蜀地这里,汉军在汉中和荆州弄了这么大动静,自然是瞒不住公孙述的,所以虽然他不知道两边进攻的具体时间,但也是早早就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