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我要娶曲泠君?

但这终究是封君啊,在曲冷君自身未立寸功,曲家又澹出朝堂的情况下,文帝如此做也是要花些力气的,至少免不了要被御史给烦上几天。

李皓此时下意识的望了一下太子,心想他这人还是不错的,这事只怕他从中出了不少力。

结果正巧太子此时也正望过来,当然他的视线主要是看向曲冷君的,只是后面感觉到了李皓的目光,从偏移了一下,形成了对视。

于是李皓就发现,太子这看向自己的眼神怎么有些奇怪,似乎有一种莫名的感觉,让李皓心中也变得有些微妙,赶紧就移开了目光。

这时李皓发觉曲冷君还未起身谢恩,转头瞄过去的时候,发觉曲冷君在发呆的样子,不知在想些什么,赶紧轻声咳嗽提醒。

曲冷君回过神来,立即回道:“臣女未曾有功绩于身,岂敢领陛下如此厚恩,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文帝闻言回道:“曲娘子,这不光为了你,还是为了奖赏曲家功绩,你就不要推据了。”

而皇后这边此时也出言附和道:“是啊,此事陛下自有主张,曲娘子安心接下便是,无需推辞。”

见帝后都这么说了,曲冷君便起身出列谢恩,然后才退回来的。

话题说到这里,李皓本以为就大致明了了,毕竟曲家的封赏有了,这就是和曲家的安抚。

接下来曲冷君想嫁到哪里去,自然由曲家自己安排,只要别带上东宫就行。

果然,后面文帝说起了这儿女之事的时候,先提起了五皇子的婚事,这时李皓就估计文帝后面肯定会扯到曲冷君的婚事上的。

只是李皓不明白,这件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非得把自己拉进来听这一通话。

但让李皓意外的是,文帝没有说曲冷君的事,反而是突然对李皓问道:“袁公子,你的年纪与五皇子相彷,不知家中可有给你安排议亲了。”

突然听到这话,李皓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回道:“家中还未提及此事,毕竟我那兄长都尚未议亲,想来父母应该打算过两年再提此事吧。”

文帝却笑道:“你那兄长如今在白鹿山书院一心读书为学,才名显着,这成亲之事晚些自然无妨。可你这整日忙东忙西、心思不定,又加上你阿父忙于政事,阿母也懒于俗物,早日成亲有个新妇在身边管一管你,也是好的。”

李皓闻言只好回道:“陛下明鉴,我忙的这些可也都有用之物,从未做玩物丧志之事。

不过陛下的话,也确实有理,待我回到胶东之后,就向阿母回禀陛下之言。”

可显然文帝是不想轻易放过李皓的了,又接着点评道:“你这话说的也是,若是比起你那两个舅父来,你的行为处事确实是要好上许多。”

这一下子文帝把话题突然引到梁家身上,这转变弄得李皓彻底湖涂了,不知道他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反倒是梁无忌很是清醒,不管文帝的目的是什么,反正先出来谢罪就是:“臣管束两个堂弟不利,一时不查竟令他们欺压百姓,还请陛下责罚。”

文帝回道:“梁卿家何出此言,梁家的情况我又怎能不知,你虽是梁家家主,但碍于梁太公的恩情,又怎好对他们严加管束。

只是我觉得那梁尚品行不端,若是让昌安君嫁给他,岂非误人终身,到时若是有所差池,也会伤了曲、梁两家的关系,你说是不是。”

听见文帝这么直接的干涉,李皓真是对太子有些刮目相看了,没想到他还是挺有用的嘛,虽然没把自己的事情办成,但能给曲冷君争取到自由婚嫁的机会,也是不错的。

当然除了李皓之外,其他几人也都不约而同的望向太子,虽然其中意义不尽相同,但终归是看好的。

梁无忌答道:“此事臣也是明白,所以前几日便已经与曲太公商议过了,此事就此作罢。”

曲太公而后也是接着梁无忌的话回答,证实两家已经为此达成统一意见。

文帝说道:“若是如此,那自然是最好的了,只是曲、梁、袁三家以往一直便是有姻亲之好,若是就此断绝,也是可惜了。”

这话一出,李皓脑袋真是湖涂了,这自古以来世家大族联姻都是常事,可还真没听哪个皇帝说这事断了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