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拉不拉太子掺和?

“对了,我跟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城阳侯之子,凌不疑。前些年就被父皇接入了宫中教养,是和我们一起长大的。”

然后又指着李皓,向凌不疑介绍道:“这位是袁州牧之子,袁昂,出身于胶东袁氏。前两年便是他做出的曲辕犁,当时还进宫了一趟,就是你当时在母后那里,未曾见到就是。”

等太子介绍完后,李皓与凌不疑对施一礼,就算是认识过了。

但显然两人也没啥好聊的,毕竟凌不疑这性子确实是清冷了些,就过来了这一会时间,脸色冷冰冰的就没变过,李皓自然也不想去贴这个冷屁股。

可面对太子,李皓也不知该说啥,终究是没怎么接触过,并且李皓也不住在都城,想说些八卦都没啥话题。

一想到这,李皓便想起来曲冷君的事情,这事要不要和太子提下,毕竟他也是这件事上的参与者。

现如今他成婚也没多久,想来对于曲冷君的感情还很深厚,要是能把他给搅和进来,这场婚事大概率是成不了的。

正当李皓在思索能不能这么干的时候,太子发觉这两人都不说话,场面一下子便冷澹下去。

于是主动说道:“我看袁州牧的奏疏上说,你这次是亲自带着部曲到徐州剿匪,并实地验证了这些攻城器械的威力。

没看出来你这小小年纪,不光是擅长机关之术,连军伍之事都涉及到了。”

李皓听后,将脑子里的东西先放下,出言回道:“太子殿下这就有些小觑人了,这有志不在年高,只要有能力又愿意为陛下效力,那是什么样的年纪重要吗?

先秦之时,甘罗十二岁便拜授上卿,我虽不敢自比有甘罗之才,但承其志总是可以的吧。”

太子闻言一笑,说道:“就你这为国之心,等会我得和父皇说说,让他有所嘉奖才行。”

李皓听了这话,也是不由笑了起来,就连一旁板着脸的凌不疑,似乎面容都柔和了很多。

此时,正好刚刚太子让进去传话的人走了出来,说是陛下有空,让众人进去说话。

于是由太子先行,李皓和凌不疑则落后几步,一同就走进了崇德殿里。

然后李皓便发现这里面还是有不少人在,其中李皓较为熟悉的就有小越侯、崔侯、王淳这三个,和袁家有生意往来的。

其他的应该就是吴珲、何勇这些文帝的心腹爱将,李皓从看过的画像之中,倒也能勉强认认。

不过文帝显然是没有在意这点的,也没有给李皓一一介绍的打算,在三人坐下之后,便说道:

“你父亲的奏疏提到,你前段时间带人改进出了不少的攻城器械,在徐州实地试过是可用之物,便想着来都城献宝。”

李皓闻言回道:“回禀陛下,这攻城之物对于朝廷有用,是以我在实验成功之后,便想着整理成册献给陛下,希望能为陛下的江山尽微薄之力。”

文帝听后笑了笑,说道:“哦,这回是你自己想要献给朕的,不是你父亲的主意了。

我可记得上次你做那曲辕犁的时候,不是还想着挣银钱的,最后还是你父亲知晓之后,才给献上来的。”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纷纷面露笑意,弄得李皓也只能无奈陪笑,李皓也是万没想到自己上次捧袁沛的说法,还有这后遗症。

文帝见李皓没说话,也没再追问下去,而是将李皓在入宫之时提前送上来的册子拿了出来。

这里面的器械,在刚刚的朝会上,文帝已经给众大臣传阅过了。

在场的这么多人,除了王淳之外,其他人都是在战场上立过赫赫战功的,对于攻城器械自然也是有独到见解的。

面对李皓在册子上标注的演练和实战结果,他们一致认为都还是比较可信的,当然具体的还需要实物验证。

所以众人只针对李皓册中的问题提了几句,在李皓一一回答之后,便没再说话。

毕竟相对这个他们比较了解的东西,他们现在其实更好奇的是这用来书写的纸,尤其是小越侯、崔侯、王淳这三个和李皓做过生意的人。

只是在文帝没发话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好开口,只是打定主意在之后一定得请李皓过府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