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前往都城

李皓权衡一番之后还是算了,毕竟只是初识,做的太多就过犹不及。

万松柏这个人粗中有细,别到时让他觉得自己另有企图就不好了。

打定主意,李皓便开始让人整队,将东西全部搬回府去。

另外让袁朗带人去到关押张贵、王平的屋堡,顺路把两人一起压回去,等待袁沛回来再做处理。

而此时族里也已经得到通报,知道了这一次剿灭贼匪的全部过程,对于李皓此次表现的领兵能力,族中反应很是强烈。

毕竟如今只是大乱初定,实际上各地动乱仍是层出不穷,再加上袁家本就是诗书传家,历来不缺文臣。

所以相比起文治,武功方面的成就显然在这个时候,更受族老们青睐。

于是在李皓带人回到府里的时候,族老们可是聚在府里,把李皓好生夸了两个多时辰,让李皓不由在心里感慨这些族老的文学造诣,夸人能夸这么长时间也是需要技术的。

倒是梁氏这边显然就冷澹的多,只是简单询问了些情况,便让李皓离开了,说是后面的事等袁沛回来处理。

这番举动让李皓心生感慨,看来只要不是触及生死,自己这位母亲真是万事开明。

不过这样也好,反正李皓也不想受到太多拘束,更不像袁慎那般缺爱。

之后,李皓便让袁朗按照成例给部曲们发放赏赐及抚恤,剩下的便纳入到了自己的私库之中。

这回手头的钱银稍微富裕了些,李皓便可以想想接下来能做些什么了。

毕竟这回既然已经冒头,那再去藏拙就没有必要了,干脆就把自己摆到明出来,免得到时再让别人以为自己是韬光养晦,想要去和袁慎抢家主的位子。

说起来,李皓会的东西还是挺多的,冶铁、制酒、制盐、做肥皂、做陶瓷、做玻璃,还有很多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会。

毕竟在知否世界待了有三四十年,无聊时李皓可是指使工匠研发了不少东西出来,其中的工序李皓大都是知道的。

只是这其中不少东西不能去干,毕竟汉代的盐铁酒官营制度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始了。

到如今虽然有所放开,但以袁家的身份经营盐铁未免有些太敏感了。

做酒的话,又太耗粮食,以如今的这个大环境,显然不太适合。

这么一筛检,好像也只有肥皂、陶瓷、玻璃生意可以做了,而且只能做高档奢侈品,毕竟汉代的商品经济可不发达,普通老百姓的生意没那么好做。

当然,要做这些,李皓首先得过袁沛这一关,没有这位袁家家主的同意,光凭自己才能调动了几个人。

所以接下来,李皓一边凭借记忆整理前世的相关资料,一边等待袁沛归来,顺便再给自己错措辞,用来应付袁沛。

事实上,李皓也没等多长时间,因为袁沛前面得到了第一封告急信,知道了有贼匪犯境,便立马返回。

结果因为赶得太快,错过了后续告知平贼成功的第二封信,导致他一路都没停下,快马直接就赶回来了。

直到进了胶东之后,才得知的全部消息,但此时已经离府中不远了,便干脆直接回府没停下修整。

所以等李皓见到袁沛之时,能清楚的看到他脸上那份藏不住的疲累。

于是连忙劝道:“父亲,您要不再休息两天,反正事情已经处理好了,晚两天再说也没事的。”

袁沛则回道:“没事,我的身体好着呢,不需要你来操心。

这次剿除叛匪的过程,我听袁朗说过了,你办的很好,只是我想问你,这些东西你是从哪学来的。”

随后,李皓便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大论,把自己这些天的精心编好的措辞一一说出。

从理性谈到感性,从书中的知识谈到现实的体验,反正一番操作下来,把袁沛听的是一愣一愣的。

反正相当顺利的便过了这关,并让袁沛答应给李皓开放一定的权限出来。

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肯定有一部分因素是因为父子关系,所以袁沛并没有深究的意思。

自此之后,李皓算是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了,得到了袁沛给的两座庄园、三百部曲和一千名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