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灭夏回京

李皓回道:“为了这次的灭夏之战,我苦心准备数年时间,所以也是最清楚其中深浅的。

无论是士卒、军备都已做到了最好,对付西夏肯定没有问题的,去了其实没有太多危险,反而是去领功。

若非是岳父年纪太大,我也不会去反对此事,所以你安心就好。”

见李皓如此说,张桂芬问道:“你说的都是真的,不是在诓骗我吧。”

李皓回道:“我,你还不知道吗!若没有十足把握,我哪会去轻犯险地。”

被李皓这么一带,张桂芬想想也觉得李皓说的也有些道理,当即也就没再说话。

等回了府里之后,李皓又给张桂芬好好分析了下局势,让张桂芬放心。

在这边安抚好后,李皓便在朝堂上提了出来,并征得了欧阳修和赵宗汉的同意。

以英国公为宣抚使,掌西北各路军事,总筹此次灭夏之战。

李皓为招讨使,负责协助英国公主持军务,并负责统筹西北一众地方官员。

至于禁军之中上四军除神卫军留守外,其余三军倾巢而出,再加上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下属广捷军、雄威军、神勇军、神骑军等一众精锐之师,总共近十万人马。

将领方面,顾廷烨、杨文远、袁文绍、李毅兴等一众人都去参加,其中袁文绍和李毅兴还是李皓专程调回来了,毕竟后续还有与辽国的战争,这种立大功的机会不能错过。

李皓等人出发之时,赵宗汉在欧阳修、曾公亮的陪同之下,在万胜门外亲自为大军践行,也给众多将士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出发后不久,李皓就先行大人赶往了西北,提前安排大军到达之后的事宜,督促各地文武官员组织备战。

按照规划,此次进攻西夏将分成三路,分别从永兴军路、秦凤路、河东路出击。

由英国公坐镇永兴军路局中调配,杨文远主持秦凤路军务,顾廷烨主持河东路军务,所以李皓需要在这三地囤积粮草军备,做好后勤保障。

至于西夏那边,此时也得到了大军要来的消息,也开始整兵备战,毕竟这么大的动静,也瞒不住人。

只是看大宋这边来势汹汹,所以西夏这边没敢第一时间开战,而是沿用以往策略,坚守险地,以守待攻。

毕竟宋军历次攻伐,大多都会出现协同失调的情况,到时便可以在内围调动大军逐一击破。

所以直到英国公他们赶到之时,边境处虽然有些风声鹤唳,但却并无大的战事发生。

等京中来到的禁军修整一段时间,恢复体力并适应下西夏环境之后,由大宋主导的此次大战就正式打响。

在约定好的同一天里,三路大军同时出发,沿着各自规划好的路线进军。

西夏军以往是从未见识过火炮的威力,所以在前期的城池据守中,根本阻挡不了宋军的进攻步伐。

被接连攻克石州、夏州、银州、洪州、宥州、韦州、兰州等地,最终让英国公兵锋直指西夏重镇灵州。

不过到了这里,英国公也开始减缓速度,等到顾廷烨和杨文远带兵赶来。

毕竟灵州是通往兴庆府的一道门路,打破这里之后,必然就会遭遇西夏的勐烈反扑。

虽然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体验,英国公不觉得自己麾下的士卒一定敌不过,但为了避免损失,还是稳妥下好。

只是另外两路人马,杨文远领军过来比较快速,因为这次过来,李皓请动了吐蕃出兵渡黄河攻取凉州,牵制住了西夏右厢兵力,从而让杨文远这边没有后顾之忧。

而且相对来说,杨文远这一路并无多少大城,所以行走起来也比较容易。

可顾廷烨这边就不一样了,一路上各处城池阻碍繁多,真是一路攻城拔寨。

见此情形,英国公思考一番过后,会合两路人马之后,已经足以应对,便决心开始攻打灵州。

另外传令顾廷烨,不用前来灵州了,直接赶往怀州牵制住西夏一部分主力,为自己策应。

三路大军在英国公的指挥下,确实发挥出了原有的力量,甚至更强,西夏大军被打的连连败退。

见此情形,在攻破了灵州城后,英国公更改了当初设定的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