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都出招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该怎么知道这些信息,要知道统管这些信息的宫闱局,从来不和外朝联系。

毕仲游在宫闱局也没有认识的人,要打听这些信息着实有些困难。

要不是答应了赵宗全,毕仲游实在是不想费这个功夫,但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来做了,只是一时间进展颇有些不顺。

而在赵宗全他们一心布局宫中的时候,曹皇后这边也有了新的想法。

在曹皇后看来,宫中两个领兵的将领都是自己人,再加上这两年宫中也没有进过新人,所以宫中的情况是值得相信的。

既然宫里面已经是铁板一块,那接下来对于曹皇后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稳定西郊大营。

当然曹皇后也不指望西郊大营的人能做什么,只要他们能在接下来保持中立,不要插手皇储之争便好。

要达成这个目的,一方面曹皇后利用的是曹家的人脉关系,拉拢西郊大营的实权派,而这一点也是与赵宗全的方式正好错开了,避免了双方冲突的提前爆发。

当然要让这些人听话也不容易,也还好曹皇后的要求不高,只是让他们保持中立,不要干涉宫中之事。

靠着曹家上两代人的威望,再加上这些人本来就不想介入此事,正好现在有了曹皇后的由头,便同意组成一个同盟,用以相互监督。

另外众人也答应会通过自身影响力,尽可能得一起约束西郊大营的人马。

不过在这之中,便有人提出道:“西郊大营的很多部将是英国公和前任宁远侯提拔的,若是没有他们两家的认同,只怕这件事的效力未必能那么理想。”

听到这话,便有人向参会的曹景休问道:“今日你既然是想商议西郊大营的事,那为何没有请他们两家的人。

虽然英国公不在汴京,顾偃开也去世了,可李皓和顾廷烨都在,若是有他们同意此事,想必英国公和前任宁远侯的旧部也不会反对的。”

对于这话,曹景休一时还不知该怎么回答,总不能说上次曹皇后找李皓谈过一次,然后双方不欢而散了吧。

要是这些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只怕这里面得有不少人心思浮动。

于是曹景休说道:“这哪是我没有请他们,如今李皓任职盐铁司。

咱们那位韩大相公连同陈升之一起,可是把三司衙门好一顿折腾,李皓哪有空出来。

至于顾廷烨那边,这家伙自入仕之后便一直与李皓同气连枝,一个鼻孔出气。

没有李皓参与的情况下,单独把顾廷烨给叫来又没有什么用。”

虽然武将勋贵们对于文官们的争斗不感兴趣,但韩琦与赵宗全有所联系的消息,还是都听说过的。

而韩琦在折腾三司的事,虽然流传的也并不广泛,但在坐的人中还是有几个消息灵通的。

在确认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之后,在场众人的态度变得就更加好了,毕竟确认了韩琦在折腾李皓,那想必他们肯定是没有站在一边的。

按这个逻辑来说,李皓最少也是保持中立的,这样一来,连带着宁远侯府、令国公府等一批亲近的勋贵们也不会来支持赵宗全。

大家都有从众心理,见自己能站到大多数人的一边,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在确认了这里的情况之后,曹景休赶忙回了皇宫,找曹皇后汇报消息。

“姐姐,今日我与那些勋贵们商议好了,他们也同意了会约束西郊大营的官兵。

只要没有官家的明诏,他们就绝对不会带兵入城,只是……。”

本来听了前面的话,曹皇后还是很高兴的,但这最后的欲言又止,却让她心情不好。

当即问道:“只是什么,你和我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曹景休了解自家姐姐,知道当初李皓拒绝了曹皇后的要求,让她有多么不高兴。

所以刚刚才不愿去触她的眉头,只是现在的话题就是围绕李皓来的,也绕不过去。

于是硬着头皮说道:“今日在商谈中,他们之中有人提到了英国公和宁远侯。

说是他们的旧部在西郊大营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若是没有他们的同意,这件事情只怕很难办成。

如今可以代表两家的李皓和顾廷烨,这次却没有来参与,他们问我为什么没有请他们两人前来。”

曹皇后听了这话,立马说道:“那你是怎么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