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页

所以只是从苏北抽调了部分军官前往替换任职后,基本上还是让原有的军官留任的。

张殿如获得了第十二师的番号后,并且得到了统帅部铨叙处授予的陆军中将军衔后,还是显得比较兴奋的,要知道他之前虽然也说是中将,但是这个中将只是段祺瑞私授,顶多说是两江陆军中将,而他本人在北洋共和政府铨叙处里的军衔实际上还是少将而已。

在这里再一次提一提,虽然北洋数大军阀还在进行着战争,但是他们彼此间并没有独立,段祺瑞和王士珍可没有宣布独立或者成立中央政府之类的,他们依旧承认京师的共和政府是中央政府,他们只是不承认赵东云这个总统而已。

而赵东云为了避免让南方诸省掀起独立的风潮,所以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政治上保持了克制,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依旧没撤销那些中央师的番号,比如说段祺瑞亲率的第四师就一直保持着中央师的番号,而段祺瑞本人都还是陆军部总长,铨叙处承认的陆军上将呢。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比较讽刺的事!

但是北方的铨叙处也只承认对那些影响力较大的大军阀头子的军衔了,但是你也别指望赵东云给那些军阀的手下们也颁发军衔啊,所以各省北方军阀的那些将领们所获得的军衔,基本都是王英楷时代由铨叙处授予的,而且军衔普遍偏低。

很多其他军阀的师长、混成旅旅长,步兵旅旅长们虽然一个个大多自称中将,少将,但是在铨叙处里记录的正式军衔普遍要低一到两级,能够有少将的就不错了,而很多都是校官。

比如说张殿如,他在铨叙处的军衔只是个少将而已,但是在两江陆军里他却是一师师长,赵东云就任总统后,他就是被段祺瑞私授予了陆军中将的军衔。按照道理来说,这个中将的军衔是做不得数的,但是他投诚的时候赵东云却是承认了。

铨叙处承认的陆军中将,这才是真正的陆军中将啊,可不是那些军阀们私下授予的中将可以比拟的。

存在同样情况的还有李承炳、刘朝录,他们之前在铨叙处的记录军衔不过是校官而已,如今也是授予了正式的少将。

这个新的第十二师由两江陆军第五师、第二混成旅的残部整编而来,虽然总兵力不少达到一万三千人,不过不管是张殿如他们自己还是奉军的其他几个高级将领,都没指望这个新的第十二师能够发挥出什么战斗力来,这不拖后腿就不错了。

该师划归第二军后,徐邦杰命令该部原地休整,继续驻扎睢宁!

而第十师却是越过了睢宁,然后继续朝着西北方向进去,两天后,该师和鲍贵卿的第一混成旅成功取得了汇合,紧接着向徐州南部继续推进。

而这个时候,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着有生以来最大危机的段祺瑞再一次展现了枭雄本色,他一方面命令两江陆军第二师第三旅继续顽抗第十师的西进,又命令两江陆军第一师第二旅对徐州正面的奉军发起反攻。

然而另外一边他却是悄然带着嫡系第四师以及两江陆军第一师第一旅一共三万余人朝着西南方向连夜撤退,一夜之间就是南撤了二十多公里,等到第二天徐州正面方向的奉军发起例行公事的进攻后才发现,段祺瑞的主力,尤其是嫡系第四师已经跑了。

第340章 攻克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