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

如果单纯从利国利民这个角度来看,赵东云办福元机器厂算是第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那么这锦州剿匪就算是其第二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尽管以上两件事的初衷都和国家民族之类的没有多大关系!

除了忙着和俄国人走私军火等作战物资外,另外一方面他也是持续加强战备,自从二月初日俄正式宣战后,锦州的第三镇也是同一时间进入了战备状态,去年开始修筑的锦州防线里的诸多固定工事也是正式进驻了诸多士兵。

如果说去年夏秋之际赵东云因为兵力不足,只能被迫把兵力收缩到小凌河以西的话,那么等第三混成协扩建为第三镇,同时他督办的锦州巡防营也初步成军后,赵东云手下的兵力几乎翻倍,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人左右。

有了充足的兵力后,他的锦州防线也可以经营的更加充实,一方面是继续加强松山以及翠岩左右两个侧翼防线,同时赵东云也是把中央防线前移,除了在锦州城内直接部署兵力外,还把锦州城东部的大小紫荆山作为了主要的布防地点。

去年的防线部署中之所以放弃锦州城和大小紫荆山,乃是因为兵力严重不足,然而现在兵力宽松了后,赵东云也就尝试了扩大防线,试图把大小紫荆山,锦州城作为固定的主力防线来经营,以更好的发挥出机枪火力。

不过尽管中央防线前移了,但是赵东云心底里依旧没有死扛的想法,在他的计划里还是能抗就抗着,等待山海关的第二镇以及其他部队来援,如果扛不住的话还是继续和以往一样朝着辽西走廊撤退。

防线的布置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赵东云对手下部队的训练也是进一步加强,甚至不惜耗费巨资从福州机器厂购置大量的训练子弹以及炮弹,用来提高炮兵部队的能力以及步枪的射击水平。

同时也是筹备短时间内再举行数场第三镇内部的对抗演习,以提高所属军官们的指挥水平。

不管是构筑防线,还是加强训练又或者是进行对抗演习,这些可都是非常花钱的事情,袁世凯那边虽然因为日俄战争的爆发临时给赵东云拨了一批五万两银子的额外经费,用以购置子弹和炮弹进行备战,但是想要更多却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袁世凯这一年虽然从朝廷手里获得了大量练军经费,但是袁世凯要管着整个北洋新军,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不仅仅全新编练的第四镇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同时袁世凯筹备中整编武卫右军以及武卫右军先锋队、自强军的计划也需要数以百万计的经费。

1904年的时候,北洋新军的扩张对经费的需求可是以千万来计算的,所以就算是从朝廷手里获得了不少经费,但是袁世凯依旧是能省就省,对于已经编成的部队大大缩减经费投入,只给与必须的维持经费,其他的大头就是投入到编练新部队上头去。

但是对于赵东云手下的一万五千多人来说这几万两银子是远远不够的,不足部分只能依靠第三镇的小金库了。

袁世凯为了北洋新军的经费想尽了办法凑钱,赵东云也为了第三镇以及锦州巡防营的经费到处筹钱,这年头不管是当大军阀还是小军阀,都不容易啊!

第114章 势如破竹

1904年3月下旬,在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准备后,日军终于是渡海了对马海峡,从朝鲜镇南浦登陆并迅速向北部推进,与此同时俄军也是完成了初步的集结。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争里头俄军尽管充满了信心和自大,对日军保持了普遍的轻视态度,称这场战争为一场“军事散步”,并且认为一个俄国兵可以击败三个日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