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未雨绸缪,安家落户

要想解决饥荒,别的办法肯定是不行了,只能靠着眼前这口机井和小孩儿手里的红薯。</p>

造成未来几年饥荒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气候异常,简单来说就是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不该下雨的时候下个不停,神州大地南北方的气候来了个大对移,南方该下雨的时候,雨水全跑到了北方,北方需要雨水的时候,雨水又退回到了南方。</p>

这个年代新中国的水利建设才刚刚开始,根本做不到抗旱排涝,面对持续时间长达数月的暴雨干旱天气根本毫无还手之力。</p>

想要应对自然灾害,保证粮食产量就必须做好蓄水和排水的工作,排水的问题刘光齐并不担心,因为刘家村就为位于山脚下,地势相较于bj周边地区要高上不少,就是下再多的雨,只要挖上几道沟,雨水也淤积不到这里。</p>

刘光齐唯一担心到就是大旱的问题,刘家村本来就缺水,要是遇见大旱之年那就更完蛋了,地里的庄稼铁定得旱死。</p>

现在看到这口机井,刘光齐总算是看到了点希望,这口井可是深达几百米,就是大旱地面的水都蒸发干了,它也绝对不会缺水的。</p>

不过有井也不代表刘家村可以高枕无忧,毕竟刘家村两千多亩地就只有这一口机井,寻常年份或许还能应对一下给地里浇个水。可是要碰到大旱之年,它肯定也忙不过来,估计西边的地还没浇上,东边的地就又旱的该浇了。粮食减产那是铁定的,到时候能有现在一半的产量就不错了。</p>

所以想要吃饱肚子除了多挖井以外,就必须在粮食作物上想办法,换一种更高产的东西,红薯这个东西不仅产量大,而且耐干旱,绝对是度过灾年的好东西。</p>

不过这东西也有它的弊端,吃的多了容易胃酸,胀气,打嗝,便秘拉不出屎来,而且不易收割和储存这也是它成为不了主粮的原因,不过在饭都吃不饱的饥荒年这些都不是问题,而且红薯也不是没有优点,产量大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它对地不挑,山地也行,平地也可以。</p>

有了这两样东西只要刘光齐在稍稍的提醒一下,整个刘家村安稳的度过灾年应该是不成问题。</p>

“五爷好。”</p>

想到这里刘光齐来到了村支书五爷的家里。跟前两年比起来五爷苍老了许多,脸上的皱纹变得更加的密集,皮肤也变得松弛起来。</p>

“你回来了,光齐,我听你大哥说,你在学校可是当了大官了。”</p>

五爷靠在交椅上,惬意的抽了一口旱烟调侃道。</p>

“什么大官啊,就是在学校当了个团支书,还是副的。”</p>

刘光齐坐到五爷跟前笑着解释道。</p>

“副的咋了,你才多大啊,早晚能当上正的。”</p>

“哈哈哈,是是”</p>

刘光齐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跟五爷掰扯,就算他解释了五爷未必能听的懂,一个高校的团支书,不是一个学生想当就当的,大多数都是由学校里的老师兼任,只有极特殊情况下才会由学生担任,刘光齐不认为自己会是那个特殊情况。</p>

“五爷我想跟您说个事儿,”</p>

“说吧。”</p>

“成,那我就说了。”</p>

随即刘光齐就把自己担心的事情,和应对的措施告诉了五爷。五爷听着听着就皱起了眉头。</p>

“打井和种红薯这俩事儿还说,不过这买粮食可就不好办了,咱们村这么多人上哪儿囤那么多粮食啊,现在各村的余粮全都上交国家给卖了。”</p>

刘光齐想出来的办法自然不可能就限于那两种。朝周围的村子买粮食也是办法之一。</p>

“想办法呗,实在不行就拿猪肉去换,再不行的话,明年的产量少报点各家各户截流一点。反正您自己看着办,告诉村里人这两年多屯点粮食就对了。”</p>

能说的刘光齐都尽量说了,再说就透露天机了</p>

“姐夫你这是给我叔他们送东西去了。”</p>

“嗯。东西送完了正准备回啊”</p>

“姐夫,我姐这些日子好嘛”</p>

“好,好得很”</p>

“那我小侄子好吗。”</p>

“也好”</p>

“那姐夫”</p>

交代完五爷刘光齐又去隔壁的秦家庄看了看,把秦淮茹让捎回来的东西送了过去。</p>

路上刘光齐还遇到了许久未见秦京茹,小丫头虽然今年才十四岁,但是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刘光齐在她的身上仿佛看到了秦淮茹和秦慧茹当年是影子。</p>

一看到刘光齐,正在地里掰玉米的秦京茹就跑了过来,跟刘光齐打听起了城里的见闻,想要嫁进城里的想法直接写在了脸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