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9章 天下焉有四十年监国乎?

大明的财政顿时一轻。

有钱,才能办事,不然谁会为你卖命?

他如此作为,整个官场自然是怨声载道,每天送到北疆的奏折和信件都能当柴火烧,不过他们要么找不到正德,要么辛辛苦苦找到了,都被一句话打回。

“是皇叔监国还是你监国?你闲得很啊,要不要来跟我打仗?走,咱们一起去草原打草谷!”

至于某些大户干脆揭竿而起,想要造反?问题不大。

这一年以来,正德也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前半年横扫北疆,一个人带着曹正淳和一千黑骑,不眠不休,一路不停,横扫九边,哪个部落不服就打谁。

第二件事:后半年,他带着一千黑骑巡视全国边防,将百万大军裁撤到五十万,不服的就打。

当然,其中有不少本来就领的空饷。根据大学士王阳明计算下来,这裁撤一半大军,大明的战力不降反增。

真是离谱至极。

“王爷,文渊阁大学士,王阳明求见。”孙公公进来汇报。

“请。”

王阳明不紧不慢进门:“拜见王爷。”

“免礼,王大学士,我交给你的任务办得如何了?”朱无视淡淡问道。

不久前他才明白那正德将这王阳明火速提拔的原因,相识许久,他才知道此人武功、才学,竟然不在他之下。

王阳明作揖:“禀监国,三千名熟练使用新式记账法,以及新式数字的账房已经培养完毕,短时间内已经查清内库、国库、六部相关财物、银两等短缺。

这是相关的缺损奏折。”

让孙公公接过奏折,朱无视随便翻几页,长叹口气:“触目惊心。”

可以说这六部上上下下,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就没有不捞的。

是啊,辛辛苦苦考上科举,不捞一把,对得起自己昼夜苦读的辛苦吗?

“监国,你准备怎么解决?”王阳明好奇问道。

朱无视沉吟一会,也觉得无奈,这种事一个处理不好,可能整个大明就瘫痪。

“微臣觉得此事不宜牵扯太广,只诛首恶为宜。另外大明的俸禄根本不够那些官员们日常体面的生活,俸禄也应当提一提了……”王阳明直接给出意见。

龙场一行,他悟出真正的道理,夫心之学,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

即万事万物,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追究其根本。

朱无视点点头:“理当如此。”

王阳明继续拿出一份奏折:“在整理收拾大明近二十余年财政卷宗,以及对比历代王朝的史事资料。微臣还发现了可能导致我大明国运受损,同样脱不开历朝历代国祚不到三百年的问题。”

“哦?王大学士,您说。”朱无视来了兴趣。

不得不承认,这个王阳明有时候说的话,做的事,真的让他大吃一惊。

“第一,最重要的,也是历朝历代都会碰到的问题:土地兼并。

王爷,你想想,大明承平数百年,只要不打仗,没有大灾大害,那人口只会越来越多。

但土地田地就那么些,而那些大家大户还一直在用各种办法吞并土地,以后会发生什么?”王阳明问道。

朱无视想了想:“自汉以来,民得以自买卖田土,自秦开阡陌之后,田地即为庶人平民所开扩。但是,最后这些田地基本都被富者、贵者得到。

富者有资金可以买田,贵者有力可以占田,耕田之夫,只能为富贵人家,权势之家出力,百姓和耕田的牛马没什么区别。

最后,越来越多的百姓成为奴隶、仆人,只能成为那些大户人家的附庸,失去一切。”

王阳明点点头:“的确,我称这大明所有土地的产出为总生产力,而大明的土地虽大,但终归是有限的,那么这生产力也是有限,能养活的人口也是有限。

若大户拿去大部分的生产力,让那些千万黎民只能靠最基本地活着,那只要遇到大灾大害,万民倾覆只在旦夕之间。

只是一次大灾还好,要是某些年大明一直遇到各种灾害,那只有一个结果,整个大明都会崩溃。”

朱无视诧异:“怎么会这么巧合?”

“会!”王阳明坚定说道:“我总结了历朝历代的史事资料,大部分王朝的落寞其实并不是外患,很多都是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