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怎么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呢?

“吾侄闻溪,今你夫君病重,需上京求医问药,吾忙于公务,无法相送,心中甚为担忧挂怀,好在恩师范老先生长居盛京,此番你们前往,也可代替吾问候一二,此行山高路远,万望珍重!吾时刻盼着你们病愈平安归来。”

信至此,落款为钱如明的私印。

虞眠疑惑。

信中提到的这个闻溪是谁?

虞眠并不认识,但是信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信息,似乎又跟虞眠和李怀策完美对应到了一起。

莫非,钱如明此举的用意,是让他们掩藏身份?

钱如明说过,他曾经有一个哥哥,但兄长体弱多病,他们夫妇早年离世,只留下了一个女儿,当时被钱如明接到了身边抚养。

但这个侄女胎里不足,从出生之后,也是大病小病不断,听说还未成年,就已经故去,钱如明为此伤心了许多年。

直到虞眠的出现,才稍稍填补了一些遗憾。

在外人面前,钱如明总说虞眠是自己的侄女,原来他早已为她铺好了去路。

匣子里还有一个文书模样的东西。

虞眠打开看了一眼,果然不出她所料,这个通行文书上面所写的名字正是钱闻溪!

不仅如此,就连里面夹着的路引都是重新做的。

钱闻溪和李明澈。

如此一来,他们两个和通缉榜文上的‘李怀策’和‘虞眠’就没有半分关系了。

虞眠不知道钱如明这样做会不会给他自己带来什么麻烦,心里真是十分感激。

孩子们坐在车厢内,互相依偎着睡着了,虞眠也有些困倦,自顾自倚着车厢,指尖不停的抚摸着小匣子上面的纹路,就这样渐渐进入了梦乡。

**

有了通行路引,虞眠他们此行变得畅通无阻,不论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各地的驿站投宿,持着知府大人的手令,还可以享受很多优待。

虞眠第一次体会到走后门的感觉。

虽然风光,但是有时候又会觉得莫名心虚。

好在虞眠有医术傍身,不论走到哪里,总会结善缘,得到很多助益。

如今疫病的传闻在民间闹得沸沸扬扬,虞眠也依靠那张药方赚了一些钱财。

她出价并不高,只是为入京积攒盘缠。

当然她也并不只是卖给药堂。

在孟州的时候,虞眠从蒋檬那里学了一手,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停下来买些纸笔,顺便支个小摊,帮着大家写信,看诊写药方。

她收费不贵,民间毕竟都是普通老百姓,有时候也会分文不取,甚至仗义疏财,所以收入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