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四尺志气

还记得第一次推演的时候看到最前面的几排字。

【一岁,你出生在栎阳。】

【两岁,你在栎阳快乐成长。】

【三岁,你母亲自刎,成为单亲儿童。】

【四岁,秦国国破,你随父亲往楚国定居。】

陈胜隐隐感觉到父亲有什么瞒着他。

陈胜的母亲,他完全没有印象,只是听父亲说,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而死。

至于母亲的名字。

嬴青暄。

嬴姓,陈胜以前还没想过,现在只觉得其中必有古怪。

嬴姓是秦国王室姓氏。

父亲怎会与赢氏结亲?

而且父亲为什么要隐瞒这些呢?

秦国已破,圣皇也没有对各国贵族下杀手。

陈胜想不出其中的玄妙,继续看着文字发呆。

想了半天没有头绪。

又看其他竹简,打开一个,一样的文字。

陈胜随手放下。

再拿另外一卷。

陈胜居然没拿动。

看看这个竹简,陈胜有些奇怪。

“不像是机关。”

陈胜再次用力,此时他已经是刚柔后期武者,力量惊人,用力才能勉强提动竹简。

“这,这是宗师亲笔。”

陈胜忽然领悟到什么。

“这是博士之上的文道宗师,亲笔书写的典籍。”

“上面有志气的力量。”

陈胜想到关于宗师亲笔书写典籍的介绍,在礼仁书院也有一卷这样的典籍,那是当今儒家圣道乐正克刚入宗师的一篇文章。

乃是礼仁书院的镇院之宝。

文道宗师是指博士之上的境界。

哲人,贤人,天人。

他们亲笔书写的文章,其中有他们的志气力量。

这等宗师的志向都是非同寻常,很多人的志向都是如同巍峨高山,汪洋大海,勾连志气,写成文章,里面蕴含着志气的力量,寻常人根本拿不动。

陈胜立刻就放下竹简。

他看看案几,这个案几是花梨木打造的,受力极强。

陈胜郑重的将竹简挪到案几中间。

慢慢打开。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

……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竟然是孙子兵法,用间篇。

这一篇是兵家圣道孙子,关于用间的兵法。

上面的文字宝光四射,当看到最后,陈胜忽然看到了上面一个名字。

司马错。

竟然是他,司马错是昔年的秦国大将,历经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曾经奇袭巴蜀,大破楚国,白起未曾名动天下之时,他就是秦国的第一战神,惊才绝艳的人物。

司马错乃是兵家天人巅峰,只差一步成就圣道。

(备注,司马错的九世孙,就是太史公司马迁。)

后来兵家不世出的绝代人物,白起在秦国崛起,不到三十,就成为天人巅峰,横压天下,不可一世。

司马错,从此退出秦国政坛,专修文道,进入文界第八重天皇极天,从此不见踪影,不显于世。

陈胜看着竹简有些愣神。

父亲在秦国到底是做什么的?居然能得到司马错亲手写的用间篇。

陈胜看了看,只觉得他的文气,在这些宝光的照射下,恢复的越来越快。

自从早上将最后一丝文气耗尽,他就一直没时间恢复。

陈胜看看自己意识中的文气,八道如同头发丝大小的文气渐渐壮大,如同筷子大小。

“到底是宗师亲笔,果然不凡。”

陈胜看着自己快速恢复的文气,精神振奋起来。

“三个月内,还需要再修炼出一道文气,才能更加容易开辟出上品文心。”

陈胜看着他的志气,经过这么多年的研读,他的志气有三道。

法家志气有四尺高,儒家志气有三尺高,兵家志气只有两尺高。

“还是得多研读典籍,不然以四尺志气,最多也就是能开辟出六品文心。”

志气是通过研读诸子典籍,结合自己的志向,慢慢的凝练起来的。

陈胜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但是他在研读典籍上实在天赋不高,这么多年来也才四尺志气,距离那些志在九尺的天才,大有不如。

陈胜想到第二次推演之时,自己开辟八品文心,激发出黄沙百战的异象,心中一动,莫不是推演中,我研读这个兵家典籍,在宝光的滋润下,短时间内大有提升?

想到这里,他就心中火热。

天下间有志向的少年,但凡在文道上有天赋,怎会不拼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