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汝还战否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第二百八十七章 汝还战否

“发生了什么事吗?”

看着闷头吃饭的郭默,黄蓉敏感地问道。

这次怀孕,郭默几乎全程陪在身边,就发现黄蓉似乎对什么事情都很是敏感,尽管他已经极力让自己放松下来,貌似还是露出了马脚。

“没什么,先吃饭吧,今天的菜做得不错,这个鱼你要多吃一些,对孕妇和胎儿都好。”

郭默的还在消化西夏军报的内容,他没想到事情会变得这样的离奇,如此一来真有可能一鼓作气,提前解决西夏的问题。

可是真这样做了,放着惨败的金国还没有完全收拾掉,就要去全面面对蒙古人,这战线就拉的有些太长了。

西夏的局势,如果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郭默非常想有一个势力挡在前边,哪怕是仅仅能够牵制住蒙古人,就能让他腾出手来,完全灭掉大金国。

现在看来,在下西夏这盘棋的人,远不止表面上看起来这几位。

见郭默不愿意明说,黄蓉也没继续追问,招呼着小襄儿和小龙女,多吃些肉。

这两个小女孩,相差了几岁,却都是属于那种纤瘦型的,尤其是小龙女,恨不得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

相处的时间越长,黄蓉就越是喜欢小龙女这丫头。

总是那样文文静静的,什么问题都能一点就透,看着文文弱弱的样子,练起武功来,却有着常人不具备的韧性。

明明只是十一岁的小女孩,却偏偏让人很是放心,似乎都不用担心她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黄蓉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马上第四个孩子又要降生了,她非常想再生一个女儿,就像小龙女这样文静的。

因此,最近黄蓉更喜欢跟小龙女待在一起,给她讲解各种武功,黄蓉就在旁边看着小龙女练功。

小郭襄还是太闹腾了,尤其是这几个月,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小丫头跟小龙女练习抓麻雀的事情,黄蓉也知道了,作为武术世家,练武是迟早的事情,她倒没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只是,两人学的是同样的武功,怎么小龙女会那样的安静,而小襄儿练了抓麻雀的功夫,比起以往来更加的闹腾了。

现在燕王府中,很少人没被这小丫头捉弄过,除了不去捉弄冯衡和郭默,其他人都难逃这小丫头的“魔爪”。

郭默看到了,却站在那里“哈哈”一笑,还调侃地说一声“这就是小东邪啊——”

这?这关我爹爹什么事?

黄蓉有些不解,郭默却不愿意做解释。

问芙现在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去伺候冯衡,而是在旁边盯着小郭襄。

用郭默打趣的话说,问芙看了小郭襄两三个月,连轻身功夫都进步了很多。

在桃花岛一众下人里,听香和问芙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他们进桃花岛的时间都比较早,当年才十四五岁,现在也二十出头了。

不仅出落成了大姑娘,就连一身功夫都练了出来,三流的水准放在一般的小帮派都能混个帮主或长老当当。

听香性格比较泼辣,问芙却恰恰相反,因此黄蓉才将问芙从娘亲身边换出来,专门去照看小郭襄。

而娘亲冯衡那里,黄蓉亲自从燕王府的一众侍女里,选出两个十四五岁的小丫头,赐名为“弄箫”、“侍剑”。

跟听香和问芙当年的待遇一样,也算是重点培养的对象。

这些有身份的丫鬟,黄蓉他们也没打算留一辈子,郭默不是那种攒后宫的人,遇到合适的主也会嫁出去的。

尤其是听香和问芙,在冯衡的眼里,这两个丫头在自己身边长了这么多年,也算看着她们长大的,感情上跟自己的孩子也差不了多少。

众人吃过午饭,作为女儿奴的郭默,依然亲自把小襄儿送去睡午觉,还不到五岁的孩子,多睡觉终究没什么坏处。

当他再次回到“红雨阁”的时候,残席早已撤下,小龙女也离开了,黄蓉和李莫愁却备好了香茗,一副在等郭默架势。

“红雨阁”面积较大,又是黄蓉的居所,因此在最前边的这排院子,专门布置了公共的饭堂和茶室。

日常吃饭,李莫愁和小龙女也都会过来,大家和和美美的一起用餐。

“现在可以说了吧?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麻烦事?”

郭默坐下来之后,李莫愁将一杯沏好的茶放在他身前的桉几上,黄蓉才出言问道。

“你们看看这个吧——”

郭默也没多说,将孟共送来的军报,递给了二人。

见是正式的军报,黄蓉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接了过来。

孟共写的很详细,事无巨细,尽可能都介绍清楚,还夹杂着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大姐,这......这会是真的吗?也太不可思议了?”

黄蓉却没像李莫愁那样一惊一乍的,对于西夏王朝最顶尖那三位,她也算有一定的了解,最关键的,现在这样的结局,跟她最初的设想,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至于中间这个曲折的过程,谁又会在意呢?

“默哥哥,孟都统做的很对,这位......‘银城公主’做的也没错,既然她这样要求了,你就当做不知道这件事情吧。”

“此事现在看来,除了孟都统和赵都统,只有燕王府里咱们五个人知道,以我之见,就暂时不要再向外扩散了。”

郭默对这件事,没太多的感触,本来就没想过太借助外力,有了固然是好,真没有他也相信孟共和他“敦武军”的实力。

李莫愁自然也没什么意见,只是觉得这件事情太戏剧化了。

认真想了想,这样一来,似乎自己在这三人中间,“实力”和“资格”是最薄弱的了。

看了看大姐黄蓉的肚子,李莫愁暗暗下了决心,看来自己也要加把劲儿了......

“默哥哥,这样一来,旁边那座院子的牌匾,你也该挂上了吧?”

燕王府后宅,一拉熘有三座院落。

正中央是黄蓉的居所,郭默名之为“红雨阁”,右手边是李莫愁的居所,郭默名之为“秋心苑”,左手边的,自然是留给“银城公主”的。

一应装饰和家具都摆放完毕,连标配的四个丫鬟、四个小厮也到位了,只是院落大门上的牌匾一直还空着。

“好吧,既然如此,那座院子就叫做‘嫣然居’吧——”

郭默在洛阳城里,静候南北两处军情的时候,从临安出发的“秃鹰”尉迟轩等一行四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四千多里地,二十多天终于赶到了。

等他们到了中兴府,已经是六月初。

去年离开,到现在再次回来,大半年的时间,却已经物是人非。

“小南、小北,你们两个先去找‘一品堂’靠得住的人,打探一下这一个多月来的的情况,我和你二师傅就到城东的院子等你们。”

虽然“秃鹰”尉迟轩和“开碑手”雷德,他们二人在“一品堂”的地位更高,但是说到同“一品堂”下属之间的关系,却要比尉迟南、尉迟北兄弟差一些。

不是人品的问题,毕竟上下有别,上下级关系的存在,不是每一个下属都能在上司面前畅所欲言的。

“秃鹰”尉迟轩和“开碑手”雷德,就先到他们曾经的一处秘宅,原来各自的宅院,在他们离开中兴府的时候,已经变卖出去了。

当时,“散花娘子”柳一娘留了个心眼,就将这处秘宅留了下来,没想到才过去不到一年时间,还真派上了用场。

离开大半年,此处秘宅也没留人看守,二人勉强收拾出几间能容人的房间,在旁边不远的小饭馆对付了一口,就回到秘宅休息,等着两位徒弟的回信。

直到掌灯时分,尉迟南和尉迟北才从外边回来,还带着一个人,三人手里拿满了东西,都是吃喝之类的熟食。

“师傅,我们回来了——”

关好大门,来到堂屋前,尉迟南轻声地喊道。

“怎么现在才回来?进来吧——”

“秃鹰”尉迟轩听到是义子的声音,就让他们进来。

“小义?怎么是你?”

“大师傅、二师傅,好久不见了,想煞小义了。这次见到您,以后到哪里就把小义也带上吧,现在的‘一品堂’,待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此人名叫杜义,也是“一品堂”中人,还是中兴府本地人。

无门无派,全靠自己打小的一腔热爱,也仗着家里有些银钱,他老爹没少给他请武教习。

可是,能请到家里的教习,哪里有什么真功夫,都不过是些庄稼把式而已。

就这样从八岁到十六岁,杜老爹算是花费了万贯家财,先后聘请了十几位武教习,也没让杜义学到多少真功夫。

不过这个杜义,不仅仅是热爱,练起功夫来也刻苦,每个教习最多教上半年,就没什么好教的了。

最后,一个有“良心”的教习,给杜义出了一个主意,让杜义直接参军,不是到普通的行伍中,而是直接去应征西夏的“一品堂”。

其实,他也是对“一品堂”一知半解,只知道那里边有不少武功高强之辈,既然杜义想学功夫,让他进那里去,应该也差不多吧?

杜义这孩子还认死理,知道了“一品堂”的存在,就天天到西夏皇宫门口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