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封拜黜陟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3230 字 5个月前

所以说沟通真的很重要,在中外府方面看来,这六万大军的归属可以称得上是中外府与荆州军府之间的核心矛盾,但却没想到大局为重的太原王根本就没打算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刁难中外府。

“大王当真、当真国士也!怪不得、怪不得众位督将都对大王仰慕不已,岂止是因为大王韬略惊世,更因为这恤众仁心啊1

陆通愁闷许久,却发现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一时间甚至都有点喜极而泣之感。

然而李泰却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说话,你的问题解决了,我的呢?

积压在胸口处的块垒陡然消除,这爽快的感觉简直让陆通飘飘欲仙,脸上的笑容都满溢出来,但他也知道眼下不宜得意忘形,接下来的交涉则就需要更加的小心翼翼,尽量以不触怒这位太原王为主。

虽然说李泰本身并没有要将这六万大军扣留不遣的想法,但人的想法可是时时刻刻都在变的,如果因为自己等人在交涉过程中冒犯了李泰,致使影响到六万大军顺利撤回关中,那他们的罪过可就大了!

一念及此,陆通望向李泰的眼神更显谦卑恭敬:“大王前言边情不同,此事的确不可不虑。只不过卑职久疏边务,一时之间也难有良策进献大王,未知大王有何高深见教?”

他自然不会把李泰说的让他入府担任长吏的话当真,况且荆州军府本来不就有一个长史长孙俭,现在直接搞得里外不是人,陆通当然不想重蹈长孙俭的覆辙,所以还是先请问一下李泰究竟打的什么主意靠谱点。

李泰听到陆通发问后便也认真思忖起来,他本来就执掌东南的军政大权,让宇文泰把皇帝给自己送过来建个南魏,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把此边的人事权也抓在手中。

以后武关以南的官员任免、军功奖赏等等,也就不再麻烦你们中外府,老子自己就办了。兄弟们要进步,在我这里就可以。

“关中路途遥远,此边奖功罚过若事事皆需奏请,难免诸事积案,不利于弥合此边人情。所以我想奏请朝廷暂专此边封拜黜陟诸事,以便能奖罚便宜、宣威兴治。当然,若所事有失得体,我也会恭待宇文大王降书问责。”

除了人事权力之外,李泰对于此边的行政构架也有着自己的想法,索性一并将要求提出来:“前者荆州军府所辖人地渐繁,单凭军府一处制裁已经渐有不支。如今合肥先得、江陵又拓,人地诸事更加繁琐,同样也需要分而治之。此事近日我也会共群属商讨一番,形成定计之后再奏朝廷。”

陆通听到这个要求后,眉头先是微微一皱,待察觉到李泰向他望来,便又连忙舒展开来,点头说道:“大王所计确是有理,卑职一定将此意原原本本的奏告府中。宇文大王本就有意将东南诸事尽付大王,封拜黜陟亦在事内,此事想必不会有什么疑难。”

旋即他便又说道:“如今岁尾将至,关中群众只闻江陵大功,却仍未见逮获。如若能够赶在年前报捷,使我国中士民同欢,诚是大善1

李泰闻言后便点头说道:“此事我亦有计,且以武安公李显庆引梁氏君臣先行入关,待到朝廷后令下达,此间人事得以妥善处置,诸路人马自可陆续凯旋1

他现在手里掌握的筹码有不少,最便宜的无疑就是梁帝萧绎。

就连梁王萧詧都因是受西魏册封、李泰可以留之在此以梁王名义专断诸事,但萧绎这个亡国之君则就实在用处不大,用其招降都效果甚微,索性就先送入关中,让大家先乐呵乐呵。

至于说后续人员的遣返,那当然就得一步一步的兑现约定。眼下中外府和宇文泰在他这里信用有点破产,主打就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