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诸大将军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2440 字 7个月前

韦孝宽无论是资历还是功勋,都比杨忠要更加适合担任大将军。这也是于谨提名的刁钻之处,独孤信如果不对韦孝宽加以贬低,可能都保不住杨忠的大将军之位。

可会议进行到这一步,仅仅只剩下三个名额了,韦孝宽估计已经是这些关中豪强们的最后希望,若独孤信发声表示反对,不只是接下来不知该要怎么处理同韦孝宽之间的私交,还可能遭到一众关中豪强们的忌恨,甚至影响到自家女婿李伯山。

诸如接下来可能就会有人捏造流言,说独孤信因恐韦孝宽势大影响到李伯山在关陇豪强们当中的誉望和影响力,所以才刻意打压韦孝宽,否决其人担任大将军之职。

独孤信还被于谨挤兑的眉头深皱、不知该要如何回应,旁边侯莫陈崇已经望着于谨不客气的皱眉说道:“于柱国此言欠妥,难道他关西英雄才是男子,别处英雄尽女子?韦孝宽虽然守城有功,但杨忠为国拓疆千里,守成之劳怎与开创之功相等?作此比较,本身就是轻慢战将功勋1

讲到这里,侯莫陈崇便递给独孤信一个深有默契的眼神,而独孤信见状后也不知道这家伙的所谓默契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侯莫陈崇算是镇兵中的鹰派代表,对于越来越多的关陇豪强担任领兵将主一直心存不满,此时在听到于谨拿韦孝宽和杨忠做对比的时候,当即便旗帜鲜明的表态站在杨忠这一边,对于韦孝宽则不甚感冒。

“尚乐此言虽然略显轻躁,但所持论倒也不是不无道理。正如人间论者常言李伯山才是国中少流第一人,余者纵然循规勤劳,但却并没有赫赫之功可称。李伯山为国开疆拓土,不只时流无人可比,更是远迈前人。若以此难易比较,杨揜于的确是更胜一筹。”

待到侯莫陈崇发言完毕之后,宇文泰便也开口说道,转又望着独孤信颇为体贴的笑语道:“大司马于此两员交情深厚,或许也正困于此,不便于直言孰优孰劣。就此二者该当取谁,大司马便暂请惜声,我是心属杨揜于,不知你等诸位呢?”

众人听到这话后,也都纷纷点头认可杨忠要比韦孝宽更加适合担任大将军。

独孤信听到大行台这么说,心中顿时便又滋生闷气,感情我这提名一番结果人情全被你占去了,倒把我自己搞的里外不是人!

虽然他跟杨忠之间感情深厚,自然不会因此有什么动摇误会。但是酝酿多日的一件事情就这么被大行台和于谨摆了一道,自然也是让他心内愤懑不已。如果运作得好,他这里可以直接掌控三个大将军之位,可谓一枝独秀,但现在看来,大行台也是打定主意不想让韦孝宽过早上位了。

等到杨忠的位置被敲定,那便只剩下两个位置了。

宇文泰长叹一声,旋即便又说道:“旧年邙山一战使我六军精锐骨销河洛,国中几乎没有胜甲营士可用,可谓是羸弱至极。外又有强敌顽贼将待噬我,无奈之下不得不大辟关西豪杰义士披甲充列,使我复有征讨顽贼之力。如今推举大将、分授领兵,也不可罔顾关西之民情乡愿1

众人听到这话后也都纷纷点头,包括不怎么喜欢关中人上位的侯莫陈崇也不得不承认如今军中关西子弟占了主流,如果完全不给他们话语权,军队的凝聚力怕是就会马马虎虎。

“李万岁世居原州,兄弟几人并为当世骁勇,并且久从征戎、战功赫赫,今以此时位授之,褒扬前功种种,也称得上实至名归。除此之外,想今关中时流也并无雄士可以胜之。”

做出一番铺垫后,宇文泰便又开口点名了他的心腹李远。李远原州人士,说他是关西时流的代表也说得过去,而且本人战功赫赫,乡势雄厚,的确是一个恰当的人眩大行台作此任命虽有私心,但也不失公正。

至此十二大将军已经确定了十一名人选,而最后一个,宇文泰便提议授予大将王雄。王雄其人虽然不以事迹出众,但在跟随贺拔岳初入关中时,官职要比赵贵等人还要更高,如今凭此资历出任大将军,同样也无可厚非。

随着十二大将军尽皆商讨授定,时间进入九月,诸军也早已经汇集华州、整装完毕。

宇文泰此番亲自统兵出征,以柱国于谨为前军大都督,先行前往弘农督统彼方李远并即将从三鸦道北进河洛的荆州诸军,为大军前阵先锋。

十二大将军的封授形式和先后顺序暂不可考,为了便于大家了解当中的人事关系,就用这样一个场景说明一下。。。一个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