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这样一来,自己也就能轻松很多,不需要再去为此事而担忧。

“大哥!”

太孙府的迎客厅内。

老三朱瞻墉带着满脸的笑意走了进来。

瞧着老三脸上的笑容,朱瞻基也是坐在那椅子上,笑道:“在应天府的时候,你小子就不沾家,现在来了这顺天府,你小子怎么还不沾家?昨天回来都没见你小子的人影。”

听着朱瞻基的话,那老三却是无奈的说道:“别提了,大哥你在应天府开的那家做御宴的饭馆子,娘说既然在应天府京城能那么多人,来了这顺天府北京城肯定也行。你们去了几个月北边,你弟弟我就为这事忙了几个月。”

“关键那饭馆子老娘她只说要银子,一点都不管,我这又要忙建地产的事情,又要忙这饭馆子的事情,还得想办法把老五走后留下来的摊子和重新搞起来,一天好几头的跑,烦都烦死了,我倒也想待在家里,可这几头跑的忙不过来啊”

听着老三又开始了吐槽,朱瞻基也是不想听他这些废话,问道:“别扯没用的,老爷子让我筹措军饷,你就告诉我,现在手里能弄出多少银子来?”

老三却当即说道:“哪里有银子啊,现在手里的这些银子都要留着修楼用的,拿去做了军饷,楼房那边就要停了。”

可在听到这话后,朱瞻基却又说道:“先不说建楼用的,你就说现在手里有多少。”

老三仔细想了想后,说道:“七十万两左右,粮食倒是有不少,有三千万斤的粮食存着。”

听到这话,朱瞻基当即说道:“都弄出来,交给兵部,让兵部自己想办法将这些后勤补给的粮草给老爷子的大军送过去。如今他们就等着粮草一到,就要准备开始扫荡整个塞北呢。”

朱瞻基的话一出口,一旁的朱瞻墉顿时的一瞪眼:“扫荡塞北?”

见这小子诧异的表情,朱瞻基倒也能理解,毕竟这事在表面上还是机密。

还没有流传出去呢。

“对,北边的大仗打完了,整个塞北几乎上都能收回来了。”

听到这话,那老三顿时惊讶的说道:“整个塞北都能收回来了!”

对于这小子的惊讶,朱瞻基还是很能理解的。

整个塞北啊,多大面积的土地,赶上整整三四个行省了。

况且,这些土地已经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一直都处于蒙古人的手中,如此能够被他们拿回来,可以说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

就是在整个华夏历史中都将会是一件没有人可以忽视的大事。

不过,在惊讶过后,那老三朱瞻墉还是说道:“送倒是可以给送过去,不过,哥,这些都送过去,你叫我干的事情可就干不了了。”

面对朱瞻墉的话,朱瞻基却不以为意的说道:“你先送,建楼房的事情没有银子也能建。”

听到这话,朱瞻墉顿时瞪起了眼珠子,说道:“哥,你可别开玩笑,别跟老娘一样不讲理。这楼房不给银子怎么建啊?”

显然朱瞻墉这小子是怕自己大哥跟自己老娘一样,当个甩手掌柜,光说一句可以建,就让他去建,可这不是为难他吗。

没有银子,怎么建?

铁矿、河沙等等,乱七八糟的原料和人工,哪样不需要花银子。

不过,朱瞻基在瞧见自己弟弟朱瞻墉脸上那惊慌的表情时,顿时一笑,道:“放心吧,又没让你变出银子来,这不是给你讲办法呢吗。”

在听到朱瞻基的话后,那朱瞻墉才松了口气,然后仔细的听了起来。

而朱瞻基在沉吟片刻后,也是缓缓开口说道:“现在的京城里,你有建好的楼房吗?”

闻言,朱瞻墉当即点了点头,说道:“建好的楼房?倒是有建好的,可不多啊,也就两栋,这些楼房全部卖了也卖不出去多少啊。”

显然,朱瞻墉并不清楚自己大哥问这个问题到底要做什么,所以十分的疑惑。

而朱瞻基想了想后,瞧着自己面前的亲弟弟,说道:“那,这样,你先找人,将这些楼房不管是外边还是内部,都用一些精细的办法,将其装扮一遍。”

“还有内部,不管是家具还是,脚下踩着的地板,也都用好一点的东西,好好打磨,说白了就是弄出一个样子货,还有我们这些楼房内部供暖供水的办法,都要全部弄好,然后再推出销售。”

“还有在一个楼房小区的花园里,弄点花花草草,小区的明楼也要大气,彰显尊贵”

“”

伴随着朱瞻基的不断讲述,一旁的朱瞻墉倒是听得一愣一愣的。

可整个听下来,虽然办法都挺好的,可大多都是帮助销售的办法,却没有听到自己想要听的。

毕竟,他想要知道的是,他该去哪里弄钱,然后给那些还没有开建的楼房弄出银子来。

“哥,你说这些我都记得了,不过,这楼房建造的银子,从哪儿弄啊?”

到最后,朱瞻墉还是将自己心里头最大的疑惑问了出来。

而朱瞻基在听到后,顿时说道:“我跟你说了半天,让你搞出一个这么好的样子货出来,是要做什么?是单纯的为了卖掉这些楼房吗?除了要提升这些楼房的价值外,我们完全可以搞出一个办法,就是想要购买这些楼房的,提前拿出银子来,这叫预售!”

“当然,为了让这些买家们可以答应预售的办法,我们可以在售卖的价格上做出些许的优惠。”

“你想想,前后只需要不到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便宜不少的银子。”

“另外,这些事情也不能光你一个人在那儿办,这样,按照内库的名头,你去多弄点人过来,把我们现有的这些营生都分开。比如房产是一个大类,农建是一个大类。”

“然后再从其下,延伸出一些小的衙门,比如主体、外墙、室外、装饰、水暖通等等。”

“总之就是一句话,术业有专攻,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居中调和,然后根据我们建造过程中的这些经验,制定出一个详细的工艺流程,以后组建的所有施工队,都可以按照我们这样的流程去约束和管理。”

“懂了吗?不然这些差事光你一个人天天跑,跑死了也忙不过来。”

伴随着朱瞻基将后世房地产行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一些提前集资,减轻成本支出压力的办法讲了一遍后。

那老三朱瞻墉瞬间恍然大悟,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甚至略显激动的说道:“哥!这个办法好啊!拿着他们的钱,盖他们的楼,他们还得给我们赚头!”

瞧这老三似乎明白过来,朱瞻基也是继续说道:“不光是这些,这京城周围那些用来装修的材料供货商,我们完全都可以自己来做,总之就是一句话,凡是跟这楼房有关的一切,我们都要参与进去。不管他们是自己装修还是我们帮他们装修,这要通过我们的手,还有那些做家具的工匠,你也可以将城中所有做家具最好的工匠们都聚拢到手底下。”

“然后另外再搞出一个小的衙门,专门就是做这些事情。”

原本在那老三的脑子里,他们如今所做的生意本质上是很简单的。

就是造出楼房来,然后卖掉。

赚钱其中的差价。

可是在自己大哥的不断提点下,他一瞬间便想到了很多。

是啊。

如果这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些购买了楼房的人,不管是做什么,所花出去的银子,都要被自己赚一部分。

简简单单的卖楼,如今却衍生出了这么多赚钱的道道。

想到这里,那老三朱瞻墉也是有些心急,赶忙便对着朱瞻基说道:“哥,得了,这事儿就交给我吧,弟弟我一定把这事给你办漂亮了!”

“走了!”

说罢,便起身朝着外边跑去。

显然,对于如今自己这亲弟弟而言,赚钱其实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为了钱这个简单的目的了,而是为了体现他的能力和价值。

在交代好老三朱瞻墉这件事后,朱瞻基刚准备起身,一名太监便跑到了他的面前,对着朱瞻基恭敬的说道:“太孙殿下,太子爷传话,说要您去宫里一趟。”

闻言,虽然疑惑老爹找自己有什么事儿,但还是第一时间便赶去了宫里。

当他宫里后。

身处吏部当中的太子朱高炽,在瞧见朱瞻基的第一时间,便对着他一招手,然后将手中的折子递给了他,说道:“这是你爷爷命人送过来的旨意,你瞧瞧。”

接过老爷子命人送来的折子后,朱瞻基仔细的查看了一遍。

其中内容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朝廷商议一下,如今在这塞北有两个的城池,都是要派遣官员过去的。

除此外,还有第三个城池修建在什么地方,位置,规模。

以及之后从哪里迁移百姓过去等等。

还有关于这个城池的驻军,这些都是要朝廷的兵部和吏部拿主意的。

对于老爷子的要求,朱瞻基自然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

土地打下来了,自然是要治理的。

日后该如何治理,难道还学那蒙古人,放牧养马?

当然,畜牧还是要畜牧的,也不能像大明朝境界一样,全部弄成耕地。

这对草原的生态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北边有这么一个大草原,是很好的事情。

但不能全部弄成耕地,不代表不能开垦耕地。

可以放牧,也不代表所有人都要放牧。

所以,这些事情到底最后要怎么决定,都是朝廷要商议的事情。

总之就是一句话,土地他们是打回来了,可这些土地该如何使用和利用,这些都是朝廷需要来解决的事情。

不过,在仔细的看完了老爷子命人送回来的折子后,朱瞻基却疑惑的看向了自己老爹,说道:“爹,这是爷爷交代给朝廷办的事情,您自个儿和内阁以及六部商议就是了,喊儿子我过来做什么?”

瞧着朱瞻基那装湖涂的模样,太子朱高炽顿时瞅着他,将他手中的折子给拽了出来,然后将另外一个折子交到了他的手上,说道:“你小子难道不知道叫你来做什么吗?这是吏部拟出的塞北官员名单,你瞧瞧,定几个人选。”

“人选定好后,就谈谈这塞北该如何治理。”

尽管心中对老爹朱高炽的心思早有预料,可当这话被老爹说出来,并且交给自己后,这心里头还是有些无奈。

“爹,儿子我这刚刚回来,打仗打了好几个月,还没休息两天呢,您这就又来了,这不是纯纯的折腾人吗?”

可老爹却一股往日对他极为宽松的态度,说道:“折腾人?那没办法,谁让你爹是太子,你爷爷是皇帝。要想不麻烦,不累,你早干嘛去了,投胎的时候怎么不知道选好了。”

听到这话,朱瞻基简直无语了。

甚至有些不可置信的看向了自己老爹。

这往日里对他极为放纵的老爹,如今怎么突然变这德性了?

要不是眼没瞎,都以为是老爷子回来了。

这次从那塞北急着跑回来,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躲麻烦事儿吗。

那塞北的蒙古大军被消灭了,接下来就是到各处开始收拢土地,这事没意思,也很麻烦,所以才急着跑回来。

就是想着自己老爹要比老爷子好湖弄,对自己也很纵容。

可如今,感觉还不如在那草原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