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这些都是太孙想出来的?!

“遵命!”

樊忠习惯性的答应后,想到刚刚在这营中商讨的事情,目光不由的看向了那一旁的黄太孙朱瞻基。

皇上真的要按照太孙的话来做了吗?

想到这里,樊忠也不敢多耽搁,赶忙便转身离开。

在那樊忠离开后,老爷子朱棣也转头看向了朱瞻基,说道:“你小子既然有这么好的办法,为什么不早说?非要等你爷爷我打了败仗,你小子才跑出来说这些?”

听着老爷子朱棣的话,朱瞻基简直都无语了。

当初自己在听到老爷子要分兵,便立马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好不好?

毕竟他也只知道老爷子因分兵而败,谁知道中间到底怎么回事。

更何况,现在这局势不也一样吗。

此次大败,之后再分兵,接下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也幸好是自己提前赶回来了。

在老爷子和二叔三叔他们分兵之前赶回来了。

不然,一旦分兵出去,没有了人数上的绝对优势,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

万一中军被袭,神机营的火炮阵地被人击毁。

那时候才真的是回天乏术了。

当时老头子你什么态度,你自己不知道吗?

现在问我为什么不早说?

我也得能早说啊!

再说了,以当时的局势,明军占据绝对的优势,只要不急不躁,可以说稳操胜算。

但如果非要一次竟全功,违背战场规律,那自然是要吃亏的。

那马哈木又是蠢货。

就是这次的大战,在明军没有分兵的情况下,不也是随手就能胜利吗?

只不过因为那一阵的妖风作怪,导致了明军失败。

但面对老爷子,朱瞻基心里头的这些话也只能是自个儿憋在心里。

得。

你老爷子爱说什么是什么吧,我多余犟那嘴。

很快。

伴随着那樊忠前去通知。

之前刚刚才从老爷子营帐中离去的众多大将以及汉王赵王等人,此番又聚集在了一块。

走在大营之中。

众人面面相觑。

“诸位,皇上不会真的要按照太孙殿下的话办吧?这可太危险了!而且没有一点胜算啊!”

“是啊!”

“以皇上稳妥的性子,不该做出这样的决定啊,会不会是因为此次的战败而乱了心思啊?”

“”

随着这众人不断的猜测,一行人也来到了大营之外。

在那门外的樊忠禀报了皇上一声后,一行人便又再次走了进来。

见礼过后,老爷子朱棣也没有再多余的废话,直接对着在场的所有人说道:“朕决定了,接下来的作战,便按照太孙的意思来办,此番由他率领七万的骑兵,在草原之上与草原各部族作战,其余大军,尽皆返回斡难河畔。”

听着朱棣的话说完。

在场之人顿时震惊了。

皇上竟然真的按照太孙的意思决定了!

一时间,一旁的众人赶忙便要阻止,道:“皇上!”

然而,还不等他们口中的话说完,那坐在龙椅之上的皇上朱棣便立马一抬手,阻止了他们的话,说道:“此事朕心意已决,诸位就不要再劝了。”

说完的同时,老爷子朱棣便对着那稍微了解一些的汉王赵王说道:“此次退兵,你二人便跟随你们大侄子,另外,还有张懋、英国公张辅,你们四人辅助太孙。”

显然,对于朱瞻基这小子第一次带兵便率领七万骑兵,老爷子朱棣说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一旁听到老爷子说这些话的朱瞻基,自然心中也是明白,不过对于老爷子的这个决定,他并没有说什么。派人来帮助自己分担压力,帮他朱瞻基来带兵,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只要整个明军按照自己的计划在执行。

对他而言,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至于这中间到底是谁带兵,他压根儿不在意,甚至这次的7万骑兵他自个儿都不想带。

最近在建造那城池之时。

每天除了要忙正事,还得专门抽空出来完成自己的每日养生任务。

搞得他心力交瘁。

此事若不是他提前已经说了要自己亲率大军,他都想让老爷子直接派人代替他来做这件事。

当然,跟随老爷子返回斡难河畔,继续从奴儿干都司绕道前往鞑靼部的腹地,这也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儿。

两者相比还是带着骑兵在这大草原之上四处熘达熘达比较好。

而另外一边,那四人在听到老爷子朱棣的命令后,互相对视一眼,便纷纷跪在地上领命。

尽管此次的作战看起来危机重重,既然皇上已经这么决定,他们这些作为臣子的也只能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去办。

再则,在太孙殿下身边有他们四人,不敢说没有损耗,但在太孙殿下要做出什么危险举动的时候,他们还是能够及时劝说。

而在这四人领命之后。

老爷子朱棣再次下达命令,命全军整备,即刻便朝着斡难河畔撤军。

尽管对于太孙殿下与皇上朱棣二人在这主营帐内到底说了什么,在场的众人都不清楚。

可瞧着皇上朱棣如此的急躁,刚刚商议完的事情便要立马去办,不由的,都猜测起来。

而伴随着皇上的命令下达完,在场众人也纷纷返回各自的队伍当中整军备马,即刻便要按照皇上的话,率军撤回斡难河畔。

在众人全部都离开后,老爷子朱棣再次来到了朱瞻基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此次你们这7万骑兵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所有草原各部族的目光,迫使他们暂时无法撤兵,为后方正在建造城池的人转移视线,千万不要因为一时长短而与敌交战,明白嘛?”

即便是在做了前期很多准备,甚至命汉王赵王英国公张辅等人全部前往随行的情况之下,朱棣还是忍不住的嘱咐着。

7万骑兵的生死虽然很重要,但是他朱棣更在乎的是自己这个大孙子的安全。

7万骑兵没有了,还可以想各种办法再逐渐组建招募,可若是自己这个大孙子没有了,整个大明朝可就没有继任之君了。

想要再找个像这小子如此合适,做继任之君的人,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听着老爷子反复的嘱咐,朱瞻基笑了笑,安慰道:“爷爷您就放心吧,这些事情孙儿都知道,就是爷爷让孙儿去死,孙儿还不想这么早死呢。”

见朱瞻基这么说,那老爷子朱棣也就放心了。

“好,去吧。”

闻言,朱瞻基点了点头,冲着老爷子朱棣拱手辞行后,便转身离开了那帐篷。

看着自家这大孙子离开的背影,朱棣的心中满是得意。

最近从草原部族各处听到的传闻,说那个也先有主君之相,将来必定能有所成就。

那也先,他朱棣也见过。

可要说跟自己的大孙子比起来…别说什么小巫见大巫了,两个人根本就不是一个程度上的。

没有一丁点儿的可比性。

在他看来,自己这大孙子,乃是天命注定的君王之命!

是镇压当世的九五之尊。

至于那所谓的也先,不过就是陪跑的命罢了。

有他这个大孙子在,大明朝百年之内,国运昌盛!

另外一边的朱瞻基,在离开了老爷子朱棣的主营后。

在二叔朱高煦、三叔朱高燧、英国公张辅、以及张懋将军的调兵下。

很快,整整7万骑兵大军便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随着朱瞻基的到来,在询问了朱瞻基的意思后,7万大军顷刻而动。

在他们这7万兵马离开不到半个时辰后,由老爷子朱棣所率领的中军四十万兵力,便开始掉头朝着斡难河畔撤军而去。

整个明军40多万兵马这一动,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那身处鞑靼部大营之中的马哈木耳中。

“明军撤兵了!

!”

“明军撤兵了!

!”

“………”

随着这个消息在鞑靼部的军营当中传出,所有的草原士兵们顿时便开始了欢呼,甚至连那些草原部族的首领们也一个个面露惊喜之色,差一点就要高兴的跳起舞来。

不过,如今这还只是一个传回来的消息罢了。

到底是否属实还不清楚,所以这些草原部族的首领们还保持着最后一丝的谨慎与冷静,纷纷赶往了那鞑靼部的主营帐之内,想要与其中的其他首领以及瓦剌部的马哈木一同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