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子债父偿,关我这个侄儿什么事??

这朝廷户部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他们筹措出来的这200万两的军饷,等同于凭空而生。

可想而知,此刻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的二人,内心是多么的震撼。

不过这二人到底是不同寻常。

那脸上的惊容也不过在片刻的时间内便平静下来。

“咳咳。

“老二啊,你给爹说说,这两百万两银子你是从哪弄来的?”

一旁正在仔细观察自己父皇以及那老和尚脸上神态的朱高煦。

此时的心中正洋洋得意。

平日里被父皇说成最不成器的儿子,可是如今呢,他这个最不成器的儿子却为他办了这么大的事,让老头子自己都自叹不如。

谁还敢说他汉王在处置政务上不行。

而在听到自己父王的询问后,朱高煦赶忙收敛了一下心中的狂喜,平静的向自家老头子朱棣和老和尚国师姚广孝按照当初自己大侄子的话,详细的讲解了一遍。

这些内容当中的大部分,朱棣和姚广孝都已经从东厂探子的口中所得知。

所以并没有太大的意外。

而此时他们真正所疑惑的也并不是这个国债办法的本身,是这个国债为何能够有如此大的作用。

区区四五分利而已。

在京城当中的权贵宗亲们,谁还没一点赚钱的途径。

为何会对这四五分利这么的看重?

随即,老头子朱棣便将自己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在听到这个问题后,那朱高煦也是笑了起来。

“爹,您还真是目光如炬啊,一眼便瞧出了关键!”

听到了这句这傻儿子竟然还夸起了自己,朱棣也是不由得摇头笑了起来。

“别废话,快说。”

闻言,汉王朱高煦也不再耽搁,而是将这国债最关键的地方说了出来。

他不仅将目前大明朝内部推行新政后,应天府这些宗亲权贵们没有了往日随随便便就可以赚到无数银钱的途径说了出来,还以国债的利润,给朱棣和老和尚姚广孝计算了一遍。

以10年期为例,投入5万两的银子,七分利计算,十年后便可得到三万五千两的利润!

这还仅仅只是利润,关键本金还在,十年后,等同于这些银钱几乎翻倍!

在目前新政推行的大局势下,土地兼并不可能再获得几倍,乃至于数倍的收益。

对未来生计的担忧是京城权贵中心普遍的现象,虽然比不上以往直接购买土地,雇人种植所带来的收益,但胜在没有任何的风险,不用担心各种特殊天气引起的收成不好等等情况

这么算下来,购置土地,雇人种植的方法固然收益高,可若是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支出算在一起,包括每年查账、到各处巡视,检查,粮食保存、出售、等等等等

最终落到手上的实际利润其实并没有那么恐怖。

而国债呢?

没有风险、保证本金、固定收益,关键还随时取用!

试想,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你想将那些土地地契换成银两,有那么简单吗?

可这国债几乎将他们所有的担忧都打消了。

还不用任何人打理,就是将银子拉到户部,给一份国债的文书,到期取银、到期获利。

太简单了

这也太适合那些享乐惯了,怕麻烦的宗亲权贵们了。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突然有人告诉你,出现了这么一种几乎可以说完美的、可以钱生钱的办法,还有朝廷为其背书。

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在听着自己面前的老二朱高煦,详细的将这国债的事项给讲述清楚时。

那老头子朱棣和老和尚姚广孝,也不由的心动了。

是啊,在朝廷的眼中可能几万两不是什么大事儿,可若是放在这京城权贵宗亲们的府内,几万两有可能就是他们全家全部的家底了。

甚至于几代人奋斗了一辈子,才有了如今这样的家底。

可现在他们什么都不用干,只需要将这些银子拉到户部,5年后10年后,所获得的收益就可以等同于他们父辈奋斗的几十年的成果。

这样的好事别说是那些宗亲贵族们了,就是他老头子朱棣都恨不得将户部的银子都给放到这里面去生生财。

试想朝廷每年几千万两银子的财政,若是全部放进去生生财,几年以后再拿出来,便几乎翻倍了。

到时候这朝廷能办多少的大事儿?

不过朱棣也很清楚,这只是自己的臆想。

毕竟没有这么大的盘子,可以容纳整个大明朝几千万两银子进入。

可是在听完自家老二朱高煦讲解的国债办法后,朱棣还是有些疑惑的问道:“办法是不错,收益也很稳定,可是那些宗亲贵族们,5年后10年后赚取的银子利润从哪儿来?”

显然,朱棣作为大明朝的皇帝,他所考虑的事情自然与那些为了赚钱的宗亲贵族们不同。

他是操盘的。

盘子有银子进入,自然是好事。

可是,等日后需要兑现承诺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听着自己老爹的询问,汉王朱高煦也是不慌不忙的说道:“朝廷出啊!”

“朝廷出?”朱棣瞪着问道。

“对啊。爹,现在朝廷没钱,为了临时筹措银子出来,自然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此时的朱高煦也是被老头子问的有些懵,当初在大侄子跟自己讲解的时候,自己只感觉这个办法可行,可对他口中所说的那些什么新政啊、增长啊等等,压根没有听太懂。

如今被老头子问,自个儿也是心里湖涂。

可那老头子朱棣在瞧见自家老二这副表情后,立马便明白这傻老二连最根本的东西都没有明白。

就知道往回收银子,也不说日后的银子怎么给人家兑现。

“行了,滚吧。

。”

听到老爷子的话,朱高煦顿时一愣。

自己办了这么大的差事,老爷子就是一句‘滚吧’?

而一旁的老爷子朱棣似乎也意识到这么说似乎不好,毕竟现在大家还在默契的打着暗牌。

想到这里,朱棣又赶忙说道:“这次差事做的不错。”

听到老爷子的夸赞,那汉王朱高煦顿时一脸的欢喜,说道:“为爹您分忧,本就是儿臣该做的本分。”

可此时的老爷子朱棣压根没有心情听他说这些废话,勉强保持了个笑容对他挥了挥手,打发走了。

谁知道汉王朱高煦离开之后,朱棣不由得回头看向了那老和尚姚广孝说道:“老和尚,小兔崽子好像真把咱们都湖弄了。”

听到皇上朱棣的话,那姚广孝倒是看的开。

虽然有心在暗中比较了一番,可并没有多少的胜负心。

“这后辈成长起来,皇上不是应该高兴吗?”

听着姚广孝的话,朱棣背着手在那厢房当中走来走去,说道:“小兔崽子有长进,朕自然高兴。可你我两个老东西在这暗中给他下绊子,却被那小崽子给湖弄了,这还是你我知他,而他不知你我的情况下。就这么认输了?”

显然争强好胜的朱棣并不甘于就这么输掉。

虽然这比试自家那小子压根也不知道。

可他朱棣自己知道啊。

这能骗得了旁人能骗得了自己吗?

对于自己面前这位皇帝的脾气秉性,老和尚姚广孝显然也是非常清楚的。

不由得笑了两声,说道:“皇上,此番虽是比试,却也是玩闹,若是真较真,没完没了,反而不美。”

朱棣皱着眉头,看向那老和尚姚广孝,伸手指了指他后说道:“你这老和尚,什么事情都能被你讲出道理来。”

可在说罢之后,独自背手站在原地,思虑了片刻,说道:“得,朕说不过你这个老和尚。”

随后在那姚广孝含笑的注视下,朱棣对着门外喊道:“来人!”

当那门外的锦衣卫走进后,朱棣便开口说道:“去,到太子府将长孙给朕喊来。”

听到命令,锦衣卫赶忙躬身行礼后,便转身朝着鸡鸣寺外而去。

片刻后。

太子府内。

朱瞻基正与自己老爹朱高炽下着棋。

“臭小子,别看你现在春风得意,有你后悔的时候。”

说着,老爹朱高炽将一枚棋子放置在那棋盘之上。

瞧着这棋盘当中的局势,朱瞻基却毫不在乎的说道:“胜券在握,儿子能有什么后悔的。”

说话间,棋子一落,杀机顿现。

可对面的老爹朱高炽却只是摇头一笑,云澹风轻的说道:“你以为你赢了?”

话音一落,老爹朱高炽伸手便在那棋盘之上,接连的取走了朱瞻基三四颗关键的棋子。

“现在呢?”

朱瞻基低头一瞧,随着这几颗棋子的消失,整个棋盘上的局势便瞬间翻转,老爹确实已经稳操胜算。

可是

你t凭什么拿走我的棋子啊?

就当朱瞻基瞪着眼看向自己老爹,正准备问什么的时候。

那太子府的后院外,突然跑进一名锦衣卫。

在来到朱瞻基和太子朱高炽面前时,赶忙拱手见礼道:“属下见过太子爷,见过长孙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