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因果循环,得与失

姚府书房内。

姚思廉望着笑而不语的许奕再度陷入了沉思中。

不可否,以工代赈着实是一个好办法。

通过此,既梳理了河,解决了关中大旱。

又给了灾民足以活下来的金,使得关中地区再度恢复了以往的秩序。

,田地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纵使一个灾民再如何拼了命地去劳,所获得的金钱也根本无法赎回自己的田地。

世家豪绅们通过旱灾吞并田,又岂会因旱灾结束而放弃自己手中的田,任由灾民赎回去?

钱?他们根本就不缺。

总不能强行逼迫吧?

莫要忘,这是一个皇权不下县的时代。

底层的秩序还需他们来维护。

若是逼急,对谁都没有好处。

姚思廉苦苦寻,却始终寻不到解决之法。

最终。

无奈之下再度看向许奕问道:“如何解决灾民田地问题?”

许奕拿起茶,边倒边开口说道:“最好解决的便是田地问题。”

姚思廉面露不,急忙追问道:“此言怎讲?”

许奕放下茶壶解释道:“此番大旱席卷了整个关,期间至少有十万人因旱灾而死去。”

“很多地方除了县城内还有一些世家大族,其余地方要么死绝,要么便是逃难去了。”

“待以工代赈过,关中平原上将会空出来许多无主的田地。”

“这些田地到时候会优先按照原,低价出售给灾民。”

“若是原籍买不到田,则将迁移到其他田地充足的郡县。”

“若是如此还是无法解决田地问题。”

许奕顿了顿随即继续说道:“那便将目光放在那些官府与豪绅身上。”

“售卖无主田地的收入归了当地官府。”

“那么如何从豪绅大族手中购置田地用以安置灾民的难,自然也应当各地官府去操心。”

“至于他们是花钱购,还是威逼利,那就与我无关了。”

“我只要一个结,过程如何随他们去吧。”

话音落罢。

姚思廉脸上瞬间露出震惊的神色。

与此同,不由得再度夸赞道:“高!着实是高!”

话音落罢。

姚思廉不由得叹息道:“老了老,这么简单的逻辑我怎么就想不透呢。”

许奕闻言笑道:“姚先生您是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教书育人上了。”

姚思廉笑了笑不由得叹息道:“若是你能一直做京兆尹该多,到时候关中地区定然格外的繁荣昌盛。”

许奕笑了笑并未多言。

二人再度闲聊一阵,许奕与王秋瑾便在姚家众人的相送下离开了姚府。

姚府门口。

姚思廉目送马车消失在街角,方才转身走进了府邸。

临近书房门时。

姚思廉正了正衣,方才缓缓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书房,一道人影端坐在许奕方才坐过的太师椅,静静地品着茶水。

姚思廉见状并未有丝毫的惊,好似一切本就该如此一般。

姚思廉迈步上,边走边问道:“方才都听见了?”

那人端着茶盏轻品一口茶水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听到了。”

姚思廉行至主,入座后看向眼前那人问道:“如何?”

“茶水不错。”那人举了举手中的茶盏笑道。

姚思廉撇

了撇嘴开口说道:“都做到次辅,能不能不要老是和我开这种玩笑。”

姚思廉眼前之人不是旁人。

赫然正是谨身殿大学士、当朝次辅姚延,与此同时也是那姚家的家主、姚思廉的族兄。

姚延津放下手中的茶,面色逐渐严肃道:“六皇子之举无论是对于朝廷而,还是对于灾民而,都是最好的办,也是执行起来最简单的办法。”

“,你不觉得六皇子此番赈灾的表现太过于耀眼了吗?”

姚思廉闻言面色不由得一,低声喃喃道:“耀眼?”

随即冷笑一声反驳道:“难道兄长认为赈灾是错误的?”

“赈灾自然没错。”姚延津微微摇头道:“错就错在他的身份上。”

不待姚思廉反驳。

姚延津继续说道:“莫要忘,他是赵皇后所,是嫡,朝野上下本就有一些老顽固的存在。”

“此番赈,他每一步都走的极其完,这无疑更是给了那些老顽固们信心。”

“除此之,凡是为官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政,有些是政见不合小打小,有些已然到了恨不得生死相向的地步。”

“结怨已久的,注定很难走到同一个阵营。”

说,姚延津深深地看了姚思廉一,眼神中不无警醒之意。

姚思廉闻言面色再度一变。

姚延津所说的问题他不是没有想过。

正是因为想,方才有了今日这一幕。

而姚延津的话语对于姚思廉而,无异于一记当头棒喝。

许奕赈灾表现越是耀,其获得的便会越多。

而他的人里面有如同姚思廉一般的欣赏者。

自然也会有不愿见到许奕存在的人存在。

姚思廉深呼吸数,方才稳住心神。

随即低声问道:“兄长认为六皇子毫无胜算?”

姚延津微微摇头道:“根基尚浅。”

姚思廉闻言不由得沉默起来。

无他。

许奕走出宗正寺的时间终究是太晚了。

哪怕他有晋王作为依,有着吕在中的帮,以及一些暗中潜藏极深的‘老顽固,在关键时刻挺身相助。

但其根基依旧浅薄。

片刻后。

姚思廉抬起头问出了深藏在心底许久的话语。

也是此番邀请姚延津的最大目的。

姚思廉沉声道:“若是算上我们姚家呢?上官家早晚会站在那位身,咱们姚家就这般干看着?”….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