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苏元想开了

京城渡口。

苏元戴着顶草帽,同戚继光一同坐在一条刚建造好的三帆船上,这是戚继光和造船工匠新研究出的一条样船。

戚继光指着风帆对苏元介绍道:“有了这三层风帆,船的速度和稳定性都会大大提升。若是在海面遇到狂风,还可以调整帆位,让船只翻覆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听起来挺不错的。”苏元左右看了一圈,“这一条船上能乘上百人吧?”

“嗯,满载一百二十人。其实还可以多一些,但安全起见,最好不要超过这个数量。”

“要是有个几十条,那下江南的事也有谱了。”

“王爷若是要下江南,还需要一些用来作战的船只。”戚继光认真道,“先前王爷带来的火铳,末将麾下船匠研究后,发现可以通过改变火药数量、火管长宽,增加内膛,从而达到扩大威力的效果。若是研制一些大火铳在船身上,那在面对敌船时便能轻易取胜。”

戚继光所说的就是船炮,关于这一点,他不说,苏元也要说。火铳都有了,大炮还远吗?

真不远了。当人发现火药的用途后,很快就会将其大幅度开发。何况基础款的大炮工艺并不难。一些小型铁炮,完全可以一体式锻造。

之所以人们没有这个意识,一是大周王朝的打压,不允许百姓研究这玩意。二是武功高手比枪炮可潇洒多了,吸引去很多中二少年。

苏元占领京城后,开放管制,积极鼓励老百姓创新研究,只要不违法乱纪,想研究什么都成。要是有思路没钱,还可以向衙门申请“开发款子”。

这无疑大大促进了积极性,也从民间涌现出许多新型的,有价值的科技产物。

现在戚继光要装在船上的炮,就是一个民间来的船匠在研究过火铳后想的主意,而且设计图纸也画了出来。

苏元对这些其实不太懂,但他知道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就好,自己不需要去过多插手。

他只问戚继光,按照目前的进度。什么时候能打造好一支比较完备的海战船队,能够让北安军直下江南。

戚继光道:“至少要两个月。”